摘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解釋說,人過了40歲後,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血癥等動脈粥樣硬化高風險因素更不容易控制,長期吸菸、飲酒、“三高”飲食、久坐不動、熬夜等不良習慣的後果進一步顯現。張海澄表示,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飛速且牽連全身,如果檢測出身體一處有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可能意味着其他部位也已出現,比如常見的頸動脈斑塊,由於位置較淺,最易被檢測出來。

·有家族史、三高等危險因素,及運動後心痛的人要格外注意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張海澄

生命時報記者 水欣

不少人認爲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進展緩慢的疾病,但最近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40歲後,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可能進入“加速期”。

爲探究動脈粥樣硬化在初始階段是如何進展的,西班牙馬德里全國心臟血管調查中心的研究人員,對3514名受試者進行了爲期3年的隨訪。受試者年齡爲41~50歲,此前已出現早期亞臨牀動脈粥樣硬化,研究人員用2D和3D超聲測量了他們的腹主動脈、頸動脈等部位的斑塊數量和體積。排除干擾因素後發現,41.5%的受試者在3年間,動脈粥樣硬化發生了顯著且迅速的進展,可能導致心血管病風險大增。研究人員認爲,相對於血液指標,使用2D和3D超聲成像技術,能更容易檢測和量化動脈粥樣硬化的疾病負擔,從而做到早識別早干預。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解釋說,人過了40歲後,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血癥等動脈粥樣硬化高風險因素更不容易控制,長期吸菸、飲酒、“三高”飲食、久坐不動、熬夜等不良習慣的後果進一步顯現。而且,這個年齡段的男性體重增加,女性雌激素大幅降低,再加上壓力大和情緒緊張,常發生應激反應,可能導致血管中的斑塊進展更快,有的人甚至幾年內就會進展成較重的動脈粥樣硬化。

張海澄表示,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飛速且牽連全身,如果檢測出身體一處有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可能意味着其他部位也已出現,比如常見的頸動脈斑塊,由於位置較淺,最易被檢測出來。張海澄建議,體檢時應注意血液指標和超聲結果,已經發現斑塊的人除及時就醫外,還要改善生活方式:把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日常飲食清淡,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每餐八分飽;控制體重,適當增加中等強度運動;戒菸限酒,規律作息,不要久坐和熬夜。

動脈粥樣硬化一經出現難以逆轉,防微杜漸是最好的方法。張海澄指出,現在超重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未來可能成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後備軍”。因此,預防應從兒童時期做起,加強健康教育,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開或延緩斑塊出現。

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隱匿,可能長期無任何症狀,很多患者往往病情發展到晚期才被發現。張海澄提醒,如果生活中出現以下情況,必須引起重視:家族中有男性在55歲前、女性在65歲前患上冠心病;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和糖尿病、超重肥胖、吸菸飲酒、久坐等高危因素的羣體,需要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運動後、夜間和情緒激動時,頻繁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休息後依然無法緩解,建議儘快去心血管科做相應檢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