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各大電商大戰,今年又多了直播博主大戰,李佳琦和薇婭們的帶貨能力以千萬元爲單位。觀衆們看得熱熱鬧鬧,也用真情白銀傾情參與其中。而依靠另一平臺大火的“協和維E乳”本該在雙十一期間賣得更火,卻在近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事件的開端是一篇名爲《7天賣出51萬瓶的“協和”維E乳,居然沒有一瓶來自“協和”》的自媒體文章。文章中的“協和”維E乳在抖音成爲爆款,全網銷量達51萬,近百餘名主播大力推廣該產品。

但文章重點落在了該款產品的來源上,並提出了疑問——網上流傳最廣的“協和”維E乳不是北京協和醫院生產的?!事件迅速發酵,在網絡平臺引發熱議。北京協和醫院相關人員表示,北京協和醫院不生產維E乳。而媒體致電相關企業才知道這款產品產自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

緊接着,話題#北京協和醫院沒出過協和維E乳#登上熱搜,不少媒體推波助瀾,斥責相關企業借“北京協和醫院”的熱度生產並售賣該款產品的行爲是在打法律擦邊球。大批網友紛紛表示受騙,懷疑自己是不是購買使用了“三無產品”?

而當事方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通過代理律師鄭重聲明:

1、蘇州協和藥業有限公司持有“協和”商標以及包括協和維E乳在內的多種產品,“協和”不等同於“協和醫院”,蘇州協和也無意借協和醫院之名推銷維E乳。

2、蘇州協和生產的維E乳並不存在任何質量問題。

3、對於網絡及媒體對協和維E乳有失偏頗的報道,蘇州協和藥業有限公司將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

聲明中還對產生爭議的“協和”二字來源進行了解釋:

原來此“協和”非彼“協和”,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是由成立於1989年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蘇州吳縣保健日化聯營廠”發展而來,並在當時就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簽署了《關於聘請技術顧問的協議》,聘請所內專家爲技術生產顧問,每年開發市場適銷的2-3個新產品,並擁有相關化妝品配方。

之所以用“協和”作爲商標,也是因爲當時合作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又稱“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因此“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蘇州吳縣保健日化聯營廠”在90年代就取得了“協和”圖及文字商標的商標申請批准。之後也一直注重“協和”商標的保護,相繼獲得多個包含“協和”文字和拼音商標的商標註冊證號。

這之後,聯營廠經過一系列更名、改制等等歷史變更,成爲了如今的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原先的“協和”商標和產品配方也一併轉由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獨家使用。

通過這一系列追根溯源,我們可以發現,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的確是合法合規生產“協和”商標相關產品。但由於北京協和醫院在全國的巨大名氣,此次輿論中帶節奏的自媒體恐怕都以爲除了北京協和,其他協和都是假協和。

其實,物美價廉的國貨曾因與時代脫節一度式微,近兩年終於有上升跡象。但是在商標、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方面還是相當薄弱,不然也就不會有這樣一場誤會,希望國貨品牌能多多提升相關法律意識,未來走得更加長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