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等都处在劣势的情况下,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靠的是无数勇士们的前仆后继,民族已到存亡之际,先辈们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高级将领,那么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最高级别是什么呢?

78年前,即1940年,十数万军民聚集在宜昌城内,他们在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这一天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头七,当时的情景是天上有日本的飞机在反复盘旋,炸弹随时可能会倾涌而下,但这仍然阻止不了人们为这位将军送行。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刚刚抵达宜昌,准备将其用轮船送往重庆安葬,但军民们认为将军为国战死,要坚持以十里长街相送的方式,送将军走完最后一程。

这位被护送的将军,就是刚刚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日机在空中盘旋了几转,最后终于是偃旗息鼓飞走了。张自忠将军牺牲后,就连一向以残酷和凶残著称的日军也对其脱帽致敬。为何张自忠将军能有此殊荣,我们不妨来看看他极为精彩的一生。

张自忠,是一位县令之子出生的公子哥,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决然投笔从戎,他从最低级的士兵做起,用了26年的时间才一步一步的到了上将的位置,不靠关系,是靠自己实打实的打拼出来的,已经官至司令的他,每每在战斗打响之前,必定亲自带兵,带领部下勇猛拼杀,最终阵亡于湖北襄阳,是二战中盟军阵亡军衔最高的将领。

张自忠以治军严格、号令严明而著称,但凡只要是他带出来的兵,在抗战中必定是奋勇杀敌,从不畏惧的,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这是对他部队最好的诠释。1933年,时任第29军第38师的张自忠带领部队与日军激战3个月,取得了喜峰口大捷等胜利,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29军最后不得不无奈撤出战场,撤退之时张自忠痛哭流涕。

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29军决定先撤离北平,军长宋哲元将张自忠留在了北平担任市长,任务是与日军进行周旋,但外界并不知晓此事,在国内的报纸上都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只能忍辱负重,最后他想办法脱离了日军的监控,之后找到了蒋介石汇报了事情的经过。

随后张自忠出任第59军军长,在回到部队之后,将军在面对着这支自己训练出来的部队官兵面前痛哭失声,当时全军的官兵都深感自己背负污名,无不泣不成声,重返部队的张自忠率领部队不断参战,先是临沂战役中率部驰援友军,一日夜弛180余里,接着跟日军鏖战7昼夜并最终击溃日军,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接着在鄂西钟祥战役中,击毙日寇2名联队长,使得日军狼狈溃逃,最终赢得鄂北大捷。

张自忠当时已经被任命为第33集团军总司令,所管辖的部队也多了,每次战斗打响之后,张自忠都会把自己的子弟兵安排在最前线,同时自己亲自上阵带兵。时任集团军总司令后的张自忠,在回重庆期间,特地去探望了他的老长官冯玉祥,当时的冯玉祥已经失势,但是张自忠不避讳这些,仍然去探望,本来已经告辞的张自忠,突然又折返回来,在冯玉祥面前跪了下来,磕了一个响头,张自忠习惯叫冯玉祥为先生,即便是冯玉祥失势了之后,仍然这样称呼。

1940年5月是张自忠将军生命中的最后一战,当时日军再次进犯襄阳,张自忠将军上前线亲自指挥作战,由于战况激烈,李宗仁等人多次劝说张自忠留在后方指挥,但是他仍然亲率手下2000多士兵主动出击日寇,战斗整整打了16天,一次次拒绝了上级和属下要求他退回后方的建议。

当时日军的情报部门已经获悉,国军在战场上有重要将领在一线指挥作战,随即日军的进攻就更加迅猛了,战争进行到了5月16日,当时第33集团军的警卫团已经被日军突破,张自忠也受伤了,其实在这个时候张自忠仍然有机会后撤,但他仍然拒绝后撤。最后2000多官兵几乎全部阵亡,而张自忠将军的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张将军战死之后,日军对他给予了高度的敬重,日军用酒精将张自忠的遗体擦干净,然后亲自赶制了一口棺材入殓。蒋介石听到噩耗之后,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将军的尸体,最终38师官兵浴血奋战,抢回了遗体运回后方,这才有了宜昌十万市民为他送行的场面。两个月后,张自忠的夫人李敏慧听闻噩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