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疑似“恙蟲病”十天奪人性命 在廣州打工的一名老伯持續發燒、厭食,就診8天后不治身亡)

老伯廣州打工疑似患恙蟲病 持續高燒8天后不治身亡恙蟎幼蟲叮咬後在皮膚上形成焦痂。

老伯廣州打工疑似患恙蟲病 持續高燒8天后不治身亡

南都訊 55歲的鄭忠利(化名)最終還是宣告不治。他7月中旬在廣州南沙出現持續發熱等症狀,先後在廣州與湖南就醫,但病情急轉直下,7月下旬在家鄉湖南郴州去世。據湖南當地醫院診斷,鄭忠利生前疑似感染“恙蟲病”。

“恙蟲病”是通過恙蟎叮咬傳播給人類的疾病,嚴重時是致命的,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亡。“我希望通過媒體,把恙蟲病的危害宣傳一下。不管是外來務工人員還是本地市民,在這個季節,都要注意預防,不要讓悲劇發生”,鄭忠利的家人這樣表示。

持續高燒就診,8天后不治身亡

鄭忠利來自湖南郴州市宜章縣,7月初到廣州南沙打工。7月17日左右,鄭忠利出現持續高燒、厭食的症狀;7月18日,他到南沙區大崗鎮某醫院檢查治療,未見好轉。

7月24日,在兩名同鄉的陪同下,鄭忠利回到湖南郴州。家人接站時看到鄭忠利狀態很差,連忙將他送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醫。在入院記錄上,可以看到“現病史”的描述爲:患者7天前出現發熱,體溫最高40℃,伴寒戰、頭暈、頭痛及全身乏力不適,有咳嗽、咳痰。

鄭忠利7月24日下午入院,晚上病情惡化,25日凌晨即轉到ICU搶救。

根據醫院治療記錄,患者入院檢查後,呼吸情況進行性加重。25日,因血壓低及血氧飽和度低轉入ICU。醫院給患者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改爲氯黴素針對恙蟲病治療,並給予CRRT治療(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但患者病情仍危重。26日,出現心臟驟停,經搶救成功,但循環難以維持。

7月26日,家屬商議決定出院。當天晚上,鄭忠利離開了人世。死亡證明上寫着,因“恙蟲病?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徵”搶救無效,在轉院途中死亡。

醫院診斷疑似“恙蟲病”

恙蟲病?要不是變故發生在家人身上,鄭忠利的兒子小鄭根本不瞭解這是什麼病。他詢問醫生、查詢資料,纔有所瞭解:這是多發生在南方的、由恙蟎所傳播的疾病。它在夏秋季容易發生,起病急,有高熱、毒血癥、皮疹、焦痂和淋巴結腫大等特徵性臨牀表現。嚴重者可因心肺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恙蟲病”最特殊的表徵之一就是病人身上的焦痂。此類病例中,當人體皮膚受咬後,首先出現紅色丘疹,繼而變爲水皰,以後中心部壞死,形成黑色痂皮,即焦痂。焦痂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多在2-?10毫米,也可小至1毫米或大至15毫米,周圍繞以紅暈,稍隆起成圍堤狀。

父親回到郴州救治後,小鄭也注意到了父親身上的焦痂,在右腹部和大腿之間的位置。

記者從權威渠道瞭解到,鄭忠利在南沙區某醫院有兩次就診記錄,分別是7月18日和7月24日。該院當時建議患者進行進一步檢查,並向患者表示其可能已出現併發症。因爲患者沒有做進一步檢查,所以該院沒有明確的診斷,現有臨牀資料無法確定是否爲“恙蟲病”。

小鄭表示,湖南當地醫院的主治醫生告訴他,雖然當地罕有“恙蟲病”的病例和相應的檢測儀器,但他父親的案例與“恙蟲病”的特徵高度吻合,包括咬傷的位置(比較隱蔽的身體部位)、特殊的焦痂和之後的併發症等。記者看到,患者出院情況包括“神志昏迷、結膜充血,雙肺呼吸音粗……右腹股溝處有焦痂樣皮損,全身多處花斑紋”等字樣。

南都記者致電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相關科室,對方表示,經查詢,7月下旬鄭忠利的確在該院進行過治療,7月26日出院。記者注意到,患者的出院記錄曾提及以氯黴素治療“恙蟲病”,出院診斷一欄中也填了“恙蟲病”,只不過打了一個問號。

鄭忠利爲何染上疑似“恙蟲病”?小鄭坦言,因爲父親一開始生病時,家人也不在身邊,具體情況暫時還不太清楚。目前,小鄭和有關方面已基本協商好父親的善後事宜。

“我希望通過媒體,把恙蟲病的危害宣傳一下。不管是外來務工人員還是本地市民,在這個季節,都要注意預防,不要讓悲劇發生”,小鄭這樣表示。

小科普

“恙蟲病”:恙蟎叮咬傳播,野外易“中招”

根據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網站的資料,恙蟲病是由恙蟎幼蟲叮咬人體後傳播一種病原體(恙蟲東方體)所引起的急性發熱性斑疹傷寒樣傳染病,屬於自然疫源性疾病。

恙蟲病潛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急性起病,主要臨牀特徵爲發熱、特異性焦痂或潰瘍、局部或全身淋巴結腫大、皮疹(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由於本病造成全身的小血管廣泛受損,可累及多系統多臟器,以呼吸、消化、神經系統和腎臟損害較多見。焦痂多見於腹股溝、肛周、會陰、外生殖器、腋窩及腰背部。該病嚴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亡。

恙蟲病的傳播媒介是恙蟎。恙蟎多分佈在溫暖潮溼地區。孳生地爲隱蔽、潮溼、多草、多鼠等場所,以江河沿岸、溪邊、山坡、山谷、森林邊緣及荒蕪田園等雜草叢生的地區爲最多;也可見於村鎮附近的農作物區、菜園、瓦礫堆、牆角等處。恙蟎幼蟲孵出後,在地面草叢中活動,遇到宿主動物(鼠類等)或人時即附着其體表叮咬組織液,3-5天吸飽後落於地面。

恙蟎一生一般只在幼蟲期叮咬宿主動物一次,獲得東方體後經卵垂直傳播,當子二代恙蟎叮咬人時傳播本病。田間勞作的農民、野外作業人員(伐木、築路工人、地質勘探人員等)、野外訓練部隊、野外旅遊者和喜好在草叢或叢林中駐留或休憩的人員受恙蟎侵襲機會較多,容易發生感染。

據瞭解,人與人之間不傳染,尚無接觸危重病人或帶菌動物的血液等體液導致傳播的報道。

楊藝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楊藝_NBJ106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