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是在環境和遺傳因素的作用下全身脂肪堆積過多和或者分佈異常,使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並且可併發心血管疾病和內分泌代謝紊亂。

  全球大約2.5億成人屬於肥胖患者,加上超重者總人數超過10億。

  我國肥胖與超重率在20-30%,20歲以上肥胖患者3000萬,超重2.4億,我國兒童肥胖和超重分別爲3.6%和3.4%。

  由於肥胖本身及其相關的疾病對健康的危害,肥胖症會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生活質量下降,壽命縮短,已逐漸成爲重要的世界性健康問題之一。

  因此我們要正嚴肅看待肥胖這一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分類特點]

  根據病因我們把肥胖症分爲兩類,一種是單純性肥胖,大多的肥胖都是單純性,另一種是繼發性肥胖。

  1、單純性肥胖

  ①體質性肥胖:幼年起病型肥胖病。

  由於在嬰幼兒時期,營養過度,脂肪細胞增生所致。因此自幼肥胖,飲食運動不能達到減重的療效,多半有遺傳史。

  ②營養性肥胖病:成年起病型肥胖病。是由於成年以後營養過剩引起。

  20-25歲以上肥胖,飲食運動通常可以減重,以四肢肥胖爲主。

  2、繼發性肥胖

  以某種疾病爲原發病的症狀性肥胖。

  比如下丘腦性肥胖,垂體性肥胖,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綜合徵,高胰島素性肥胖,性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綜合徵,先天異常性肥胖等等。

  長期服用藥物也會引起藥物性肥胖。

  除此之外按照年齡,和生活習慣來分類,又可以把肥胖分成一下幾類:

  1、遺傳性肥胖

  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史,如果父母雙方都肥胖,則有70%--80%遺傳給孩子,但導致子女肥胖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肥胖基因,肥胖基因只是一個因素,不規律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纔是導致子女肥胖的最主要原因。

  2、青春期肥胖

  這類肥胖人羣主要以女性爲主。在女性月經初潮後,內分泌系統會有較大的改變,導致內分泌輕微失衡,直接刺激新陳代謝加快。在運動量不變的情況下,食量的增大直接導致熱量的增加,導致肥胖,且青春期正處於學生時代,長時間久坐不運動,使體內脂肪堆積在臀部和大腿。

  3、中老年肥胖

  此類肥胖也多爲女性,是由於更年期內分泌輕微失衡,且身體機能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弱,隨着代謝功能的減弱,多餘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造成肥胖。

  4、單純性肥胖

  是由單純的營養過剩引起的肥胖。平時的飲食不加節制,食量大或暴飲暴食,或偏愛油膩、高熱量的食物都會造成肥胖。

  5、運動型肥胖

  此類肥胖屬於運動發達型肥胖,這類肥胖多半是由於前期喜愛運動,肌肉發達,但是後來因爲種種原因減少了運動量,導致脂肪形成,看上去覺得很胖。

  6、產後肥胖

  這類肥胖比較常見,主要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喫了過多高熱量食物和補養品,造成熱量集聚,主要在腹部或臀部形成脂肪。不但局部的贅肉明顯,而且皮膚也會出現褶皺。

  7、局部肥胖

  又稱中心性肥胖。早期主要表現在中年男性身上,又稱將軍肚或啤酒肚。長期待坐、生活無規律、應酬多、運動量少、工作壓力大都可能造成啤酒肚。

  8、下半身肥胖

  下半身包括臀部、大腿、小腿,長期久坐的人容易產生。血液流動不暢,脂肪堆積,導致的下半身肥胖。

  明白了自身的肥胖類型,才能夠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去減重,既保證了身體健康,又能用於完美身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