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本,她的出身並不高,在雍親王府時也只得了個格格的封號,但是她母憑子貴,她的兒子弘曆才華傑出,得到了康熙和雍正的喜愛,因爲在雍正登基以後,她先是成爲熹妃後來又成爲熹貴妃,最後更是成爲太后。登基後就封她爲皇后,哪怕她並沒有子嗣,也始終對她非常尊敬,孝敬憲皇后也一直保持着她的樸素作風,即使當皇后了,也始終勤儉度日,愛護宮人,因爲,她得到了雍正極大的尊敬。

皇帝的後宮,總是被人習慣性地成爲三宮六院,提起後宮妃子的數量,也往往以後宮三千佳麗概括,形容皇帝女人之多。
因爲太多人了,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窺得聖顏,在如花似玉的年紀被送進宮,卻終究是無人欣賞,任紅顏在時光裏慢慢逝去。

《阿旁宮斌》裏“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對此做了最好的詮釋,妃子們每天將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企圖得到聖恩,卻有可能連皇帝一面都見不到。因爲他妃子太多了,見不過來。
而前幾年經常活躍於各大清宮劇的雍正皇帝,他的後宮又有多少人呢?
其實,雍正的後宮,雖然比普通人多了很多老婆,但相比於其他皇帝的三千佳麗,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少的,僅30人,還剛好和大家熟知的《甄嬛傳》裏出場的人物,差不多對得上。
比如,雍正的皇后,烏拉那拉氏,在歷史上,雍正在世的時候,只有這麼一位皇后,孝敬憲皇后。古人成婚早,所以孝敬憲皇后十歲就嫁給當時的雍親王了,婚後就承擔起了女主人的責任。因爲是年少夫妻,他們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惜的是,他們唯一的兒子弘輝卻早早夭折了。此後,孝敬憲皇后再也沒有生育過孩子。

但是她的賢惠,卻是讓雍正銘記於心。登基後就封她爲皇后,哪怕她並沒有子嗣,也始終對她非常尊敬,孝敬憲皇后也一直保持着她的樸素作風,即使當皇后了,也始終勤儉度日,愛護宮人,因爲,她得到了雍正極大的尊敬。她死後,雍正更是傷心不已。
還有就是大家熟悉的熹貴妃了,也就是後來的孝聖憲皇后。她的皇后之位,是在雍正駕崩後追封的,因爲她是乾隆生母,這也讓她一生都過得極爲舒適。原本,她的出身並不高,在雍親王府時也只得了個格格的封號,但是她母憑子貴,她的兒子弘曆才華傑出,得到了康熙和雍正的喜愛,因爲在雍正登基以後,她先是成爲熹妃後來又成爲熹貴妃,最後更是成爲太后。乾隆也很孝順,讓她一生享盡了人生歡樂。
還有,年貴妃,也是大家經常唸叨的一個人物。和電視劇跋扈的形象不同,歷史上的年貴妃,其實是很溫婉和順的,雍正也很喜歡她,他們也曾經生育了很多孩子,曾經先後生下一女三子,但是都早夭了。而年貴妃的身體也因爲這樣愈發虛弱,在她病重的時候,雍正爲了不影響她,還把對年羹堯的處置延後了。直到年貴妃去世以後,纔開始收拾年羹堯。並且看在年貴妃的面子上,只收拾了年羹堯一脈,沒有動年家其他人,還保留了年父的地位。

純愨皇貴妃,即裕妃耿氏,是熹貴妃的好閨蜜,因爲她們當初都只是王府裏的一個格格,身份相近比較聊得來,她的兒子也比較出名,也就是那個喜歡辦喪事的荒唐王爺弘晝。其實雍正在世的時候,她的封號並不高,初封裕嬪,後來被封爲裕妃。直到雍正登基以後,因爲和太后關係好,且還有兒子,才被乾隆封爲皇考貴妃。
當然,也少不了《甄嬛傳》裏的歡樂源泉齊妃了,在電視劇裏,齊妃的形象還是比較蠢萌的,一心想爲兒子打算,卻總是弄巧成拙。事實上,歷史中的齊妃,還是比較受寵的,在雍親王府爲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只有弘時活了下來。後來,弘時觸怒了雍正,齊妃受兒子連累而失寵,只到妃位。
還有寧妃和謙妃。寧妃是知州武柱國的女兒,在雍正十二年去世,被追封爲寧妃;謙妃在雍正七年入宮,初爲答應,後來生了六阿哥弘瞻以後,才被封爲謙嬪。在乾隆二年被封爲皇考謙妃。

嬪有懋嬪一人,爲雍正生了兩個女兒,都是還沒有滿月就夭折了。
貴人有郭貴人,李貴人,安貴人,海貴人,張貴人,老貴人六個。
常在有那常在,李常在,馬常在,春常在,高常在,常常在,顧常在,吉常在八個。
答應有蘇答應,汪答應,英答應,德答應四人。
格格有伊格格,蘇格格,張格格三人。(注:這裏的格格代表的是地位較低的嬪妾)
還有一個官女子云惠,總共是30人。
加起來,正好差不多是一部《甄嬛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