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言,一朝天子一朝臣,實在是妙不可言。將風雲詭譎的政局跌宕道得十分透徹。到了民國,雖說已經沒有了帝王之說,這諺語依然被奉爲金科玉律的。只可惜,跟着張作霖大半輩子的楊宇霆,給他當了多年的智囊,助其過了無數的艱難險坷,臨到自己,卻反而堪不破。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不少作品中,影視也好,小說也罷,習慣將楊宇霆符號化成一個親日派,一肚子的陰謀詭計,想方設法地與張學良爭權奪利,這多少算是一種抹黑。張作霖那麼一個心有七竅的人物,對着他卻從來沒有一句重話,也不曾罵過他一次,甚至信任他,一用遍即十幾年,若說楊宇霆如此不堪,豈非不也是在質疑張作霖太過愚笨?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楊宇霆一直被稱爲天才,也許並不是一種誇大其詞,他留學日本期間,結識了很多後來的政壇領軍人物,孫中山,傅作義,邢士廉等人,與他們一道論天下大勢,在眼界方面十分開闊。後來插班進入奉天學堂,此前不曾有一點基礎的英語數學等科目,楊宇霆在大考中居然也高居榜首,逐漸被張作霖所注意。後來他接連幫張作霖謀劃了四件大事,助其牢牢掌控了東北大局,而楊宇霆自己也順勢成爲大帥跟前舉足輕重之人。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張作霖楊欣賞宇霆,而張學良則更偏向郭松齡。郭松齡和楊宇霆分屬兩方派系,彼此不容,這讓張學良多少對楊宇霆這個人也異議不少。張作霖身故後,楊宇霆自詡爲前臣遺老,認爲張學良年少輕狂,與一衆老部下以輔政大臣的姿態,全權定奪東北事物,言談之間,對張學良頗爲輕忽。這種因功自傲的高姿態觸發了張學良的逆反,兩人關係一步步走到失控的邊緣。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1929年1月10日,張學良以打牌爲藉口,邀楊常人兩過府一聚,設下陷阱,楊宇霆終究魂斷帥府。

那麼楊宇霆這一去,他是否留下過兒女,其後代又都如何結局呢?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楊宇霆過世時,時年44歲,早已婚配,內室分別爲髮妻王秀怡,二太太宋秀中,和三太太張秀山。除二夫人沒有生育之外,另兩位夫人給他留下了三子一女。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長子楊春元,是原配所出,父親楊宇霆的死幾乎毀掉了他的一生。楊宇霆過世時,楊春元正在國外留學,張學良雖然對楊宇霆十分不滿,但秉持着罪不及家人的態度,對楊宇霆的妻兒並未多加刁難。事件發生後,張學良對楊家的遺孀給予了安撫和數萬元的安慰費,尤其是長子楊春元,張學良頗費心思。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他親自去信一封給到楊春元,表明了自己並不打算禍及楊家後人,並讓他安心讀書,不要有心理負擔。但楊春元終究還是受到了影響,他從此與人爲善,但變得沉默寡言,拒絕與外界往來,靠着家裏留下的產業,一生都不曾出去工作過,幾乎活成了世外之人。日方曾有意拉攏他。

1947年,白崇禧也來拜訪,出面勸說他參政,後又說要給楊宇霆掃墓,無一例外都被他擋了回去。他將自己完全摒棄在了政治之外。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北京逝世。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次子楊燮元,史料相關不多,有說楊宇霆出事時,他正在日進修,聽聞此事,匆忙回國,深受打擊,精神方面出現了異常,33歲便早早離世。但其三弟楊茂元在回憶錄中卻說:下葬當天:當時我是唯一的兒子,因長兄春元在德國求學未歸,次兄燮元不知去向,凡是兒子應行的孝事,我都做了。

可見楊燮元並未現身在父親的葬禮,如果他真的回國了,緣何沒有出現呢?此後楊茂元多次提到哥哥,指的也都是大哥楊春元,而非二哥楊燮元,或許真的是早已過世也未可知。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三子楊茂元,1929年剛剛8歲。他後來在憶及父親一書中說到,這件事也並不全是張學良的錯。父親以周公自喻,實在是不應該,日方也藉機在其中攪和,終成此不可挽回之局。張學良在楊宇霆過世後,對他們楊家還算照顧,親自找人來監督楊家家產的分配,以防有不公正的事情出現。下葬當天,張學良派了一卡車的士兵沿途護送他和母親張秀山。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楊宇霆在少帥府身故後,是否留下過兒女,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呢?

女兒楊素卿也因父親一事,心理打擊過重,常年難以開懷。1951年,以36歲的年紀早早離世。

楊宇霆的身故,打斷了幾個孩子的正常人生路,讓他們陡然拐上了羊腸岔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