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功臣,屡屡平定边疆的马援为何入不了“云台二十八将”?
马援,东汉开国名将,官拜伏波将军。他大器晚成,为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纵观马援的一生,其最光辉的时刻要数镇压爆发于今天越南北部的蛮族暴动,他将越南的独立足足推迟九百年之久。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将军,在其为国“马革裹尸”后,却受到了素有善待功臣之名的光武帝刘秀的迫害,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论战功、论政绩、论操守,与二十八人相比,均属上乘的伏波将军马援,不但没有进入云台阁中兴名臣画像之列,反而受到谗人陷害,死后蒙受冤名,真让人纳闷。
马援死后蒙冤这件事,不论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异口同声的把刘秀的女婿梁松作为罪魁祸首,是因为多次得罪驸马爷才引发的。但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一冤案的元凶,应该是深得马援之力的光武帝刘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作为军阀隗嚣的下属,深得隗嚣的信任,后来觉得刘秀本领一流,劝隗嚣归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但耿舒却在此时写信给其兄好畤侯耿弇,告了马援一状:“上次我上书建议应该先攻充县,粮草虽然难以运行但是兵马却可以排开使用,数万军马可齐头奋进,今天困在壶头无法行进,大家都很抑郁,将领也死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上一次到临乡,贼军前来如果连夜追击,必然可以一举消灭。然而伏波将军用兵就像西域的贾胡,到一个地方就止步了,因此失利。今天果然在这困于病疫,都和我预料的一样。”耿弇收到此信,当即上奏刘秀。刘秀就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并命他代监马援的部队。梁松到时,马援已死。梁松旧恨难消,乘机诬陷马援。刘秀大怒,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
梁松对马援历来便十分怨恨,原因有二,一是马援写信告诫晚辈,梁松受其牵累。
马援当年南征交趾,在前线听说侄儿马严、马敦到处议论,讥刺别人,而且跟一些轻狂不羁的人物结交往来,便立即写信劝诫他们:应当学习谨慎之人,杜季良虽然他可以议论,但是你们贸然效仿,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显得轻佻。信中举杜季良之例。杜季良当时正任越骑司马,他的仇人以马援此信为据,上奏章控告杜季良,说他:“行为轻薄,乱群惑众,伏波将军从万里外写信回来以他训诫兄子,而梁松、窦固与之交往,将煽动轻佻虚伪,败乱我中华。”刘秀览此奏章,把窦固、梁松召来责骂,并且把奏章和马援的信给他们看。二人叩头流血,才免去罪过。结果杜季良被罢官,龙伯高则被升任零陵太守。因此梁松可以说是狠狠的记恨了他。
其二是:
当初南征交趾时,马援常吃一种叫薏苡的果子。这薏苡能治风湿,除瘴气。由于当地的薏苡果实硕大,马援班师回京时,就拉了满满一车,准备用来做种子。当时大臣们见马援拉了一车东西回来,以为肯定是南方出产的珍贵稀有之物。于是权贵们都希望能分一点,分不到便纷纷说马援的坏话。但马援那时正受刘秀宠信,所以没人敢跟皇帝说。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说马援曾搜刮了一车珍珠文犀运回。马武、侯昱等人也上表章,说马援确曾运回过一车珍稀之物。刘秀更加愤怒。
马援的家人因为皇帝震怒,不敢将其埋入祖坟,只能买了几亩皇帝,草草下葬,甚至无人敢去吊唁。葬完马援后,马援的家人去请罪,刘秀拿出奏章后,马援夫人先后六次奏请皇帝哭喊冤屈,刘秀这才下令安葬马援。
马援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马援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他忠勤国事,令人钦佩。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个人推举荐拔,全靠自己公忠为国。后来居于高位,也不结势树党 ,堪称一代良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