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開國功臣,屢屢平定邊疆的馬援爲何入不了“雲臺二十八將”?
馬援,東漢開國名將,官拜伏波將軍。他大器晚成,爲國立下了卓越的功勳。縱觀馬援的一生,其最光輝的時刻要數鎮壓爆發於今天越南北部的蠻族暴動,他將越南的獨立足足推遲九百年之久。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將軍,在其爲國“馬革裹屍”後,卻受到了素有善待功臣之名的光武帝劉秀的迫害,這其中又有什麼隱情呢?
論戰功、論政績、論操守,與二十八人相比,均屬上乘的伏波將軍馬援,不但沒有進入雲臺閣中興名臣畫像之列,反而受到讒人陷害,死後蒙受冤名,真讓人納悶。
馬援死後蒙冤這件事,不論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異口同聲的把劉秀的女婿梁松作爲罪魁禍首,是因爲多次得罪駙馬爺才引發的。但在筆者看來,造成這一冤案的元兇,應該是深得馬援之力的光武帝劉秀。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馬援作爲軍閥隗囂的下屬,深得隗囂的信任,後來覺得劉秀本領一流,勸隗囂歸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爲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稱爲“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
但耿舒卻在此時寫信給其兄好畤侯耿弇,告了馬援一狀:“上次我上書建議應該先攻充縣,糧草雖然難以運行但是兵馬卻可以排開使用,數萬軍馬可齊頭奮進,今天困在壺頭無法行進,大家都很抑鬱,將領也死了實在是太可惜了。上一次到臨鄉,賊軍前來如果連夜追擊,必然可以一舉消滅。然而伏波將軍用兵就像西域的賈胡,到一個地方就止步了,因此失利。今天果然在這困於病疫,都和我預料的一樣。”耿弇收到此信,當即上奏劉秀。劉秀就派虎賁中郎將梁松去責問馬援,並命他代監馬援的部隊。梁松到時,馬援已死。梁松舊恨難消,乘機誣陷馬援。劉秀大怒,追收馬援新息侯印綬。
梁松對馬援歷來便十分怨恨,原因有二,一是馬援寫信告誡晚輩,梁松受其牽累。
馬援當年南征交趾,在前線聽說侄兒馬嚴、馬敦到處議論,譏刺別人,而且跟一些輕狂不羈的人物結交往來,便立即寫信勸誡他們:應當學習謹慎之人,杜季良雖然他可以議論,但是你們貿然效仿,會畫虎不成反類犬,顯得輕佻。信中舉杜季良之例。杜季良當時正任越騎司馬,他的仇人以馬援此信爲據,上奏章控告杜季良,說他:“行爲輕薄,亂羣惑衆,伏波將軍從萬里外寫信回來以他訓誡兄子,而梁松、竇固與之交往,將煽動輕佻虛僞,敗亂我中華。”劉秀覽此奏章,把竇固、梁松召來責罵,並且把奏章和馬援的信給他們看。二人叩頭流血,才免去罪過。結果杜季良被罷官,龍伯高則被升任零陵太守。因此梁松可以說是狠狠的記恨了他。
其二是:
當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喫一種叫薏苡的果子。這薏苡能治風溼,除瘴氣。由於當地的薏苡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當時大臣們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回來,以爲肯定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於是權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說馬援的壞話。但馬援那時正受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馬援死後,有人上書說馬援曾搜刮了一車珍珠文犀運回。馬武、侯昱等人也上表章,說馬援確曾運回過一車珍稀之物。劉秀更加憤怒。
馬援的家人因爲皇帝震怒,不敢將其埋入祖墳,只能買了幾畝皇帝,草草下葬,甚至無人敢去弔唁。葬完馬援後,馬援的家人去請罪,劉秀拿出奏章後,馬援夫人先後六次奏請皇帝哭喊冤屈,劉秀這才下令安葬馬援。
馬援與其他開國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邊”戰事中度過。馬援爲國盡忠,殞命疆場,實現了馬革裹屍、不死牀簀的志願。他忠勤國事,令人欽佩。馬援進身朝廷,沒有一個人推舉薦拔,全靠自己公忠爲國。後來居於高位,也不結勢樹黨 ,堪稱一代良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