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他還有一個事跡,那就是在他的上司夏侯惇遵從曹操將令,攻擊入侵兗州的呂布時,他被俘虜,最後被韓浩“冒死”解救。所以即使會犧牲夏侯惇,韓浩也沒有選擇,必須攻擊敵人,不讓他們得逞,而且他知道曹操不會怪罪自己。

漢末三國時期,可謂是亂世出英雄的真實寫照。名將、謀士、軍師、悍卒濟濟一堂,輪番而出,讓那段歷史變得濃墨重彩、可歌可泣。雖然過往的時光不會倒流,無數風流人物也已逝去,但是他們的名字不會被歷史忘記。

說到漢末三國的著名人物,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可是在這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裏,許多能被稱作人物的人,他們的事蹟不一定被熟知。事實上,有些人物十分出色卻不大知名,其中就有曹魏的優秀將領韓浩。

說起韓浩,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麼一號人物,畢竟韓浩主要活躍於東漢末年的前中期。韓浩不但有不錯的功績,也有顯眼的政績,爲曹魏軍事集團奠定實力基礎的屯田制,韓浩就是發起人和早期實行者之一。不過他還有一個事跡,那就是在他的上司夏侯惇遵從曹操將令,攻擊入侵兗州的呂布時,他被俘虜,最後被韓浩“冒死”解救。

當時夏侯惇中了敵人的詐降計,結果自己被敵軍俘虜。敵軍既然俘虜了大將,下一步定然以此作爲要挾。就在夏侯惇軍營即將掀起動亂時,作爲副將的韓浩居然不顧他的死活,下令攻打敵人。

夏侯惇是曹魏軍事集團的宗室大將,被曹操視作兄弟,爲什麼官職不高的韓浩敢不救夏侯惇,還將他至於危險的境地中呢?筆者認爲,有以下原因。

1、兩人相知,韓浩知夏侯惇剛烈

韓浩在天下大亂開始之際,爲了保護自己的家鄉,自行招募鄉人,保護家園。後來韓浩被河內太守王匡徵召,開始進入漢末官場。韓浩接下來跟過袁術,後來和夏侯惇相識,二人一番交談,夏侯惇對韓浩的才能感到驚奇,讓他成爲自己的下屬,每次領兵在外,都會帶上韓浩作爲自己的部將。

夏侯惇是一個性情剛烈的人,曹軍和呂布軍隊作戰時,他被敵將曹性射中左眼。可是夏侯惇不顧劇痛,將流矢拔出,還將眼珠子吞下,其性情剛烈由此可見。雖然這發生在夏侯惇被俘虜之前,但是追隨夏侯惇一段時間的韓浩定然知曉其脾性。

如果因爲夏侯惇被俘虜,己方就投降的話,夏侯惇會將失敗的錯誤都歸咎到自己身上。剛烈如他,怎麼可能接受,除了一死以謝曹公外,夏侯惇不會做其他選擇。繳械投降保全主將,夏侯惇難以苟活;攻擊敵軍,即使夏侯惇死了,也是死得其所,夏侯惇也不會有遺憾。

所以韓浩纔敢下令進攻,因爲二人不但是上下級的關係,也是相知的好友,韓浩也是爲了夏侯惇着想。其實,以當時兗州的軍情,曹軍也是經受不起任何損失的。

2、兗州勢危,曹軍作戰必須取勝

夏侯惇被俘虜挾持的戰役,是曹操和呂布兩大軍事集團之間,進行的兗州爭奪戰中的一節。當時曹操因爲自己的老父親被徐州牧陶謙的手下殺害,因此帶兵攻擊徐州報仇雪恨,順便擴大自己的地盤。

可是讓曹操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陣營中出了叛徒。張邈和陳宮合謀,迎呂布的幷州軍團入侵兗州,要將曹操的老窩一把端了。呂布來勢洶洶,加上有內應,很快席捲大半個兗州,只剩下荀彧和程昱兩名謀士拼死守住兩座城池,這纔不至於滿盤皆輸。

曹操知道消息後,馬上結束徐州的戰事,回師兗州,和呂布展開兗州戰役。當時曹操的地盤只有兗州以及豫州的部分地盤,勢力並不大。加上此前勞師出征,軍士已然疲憊。兗州危急的態勢,也是曹軍搖搖欲墜的劣態。

夏侯惇雖然只是帶着一支小規模的部隊,可是這時候,每一分力量,曹軍都不能丟失,每一場戰鬥,都必須取勝。自己丟一分力量,呂布軍團就多一分力量;自己輸一場戰鬥,呂布就會取得一次勝利。一句話,曹軍輸不起。

所以即使會犧牲夏侯惇,韓浩也沒有選擇,必須攻擊敵人,不讓他們得逞,而且他知道曹操不會怪罪自己。

3、於情於理,韓浩知曹操不怪罪

曹操爲人胸襟寬廣,知人善任,尤其愛才。作爲一位開明的君主,曹操不會輕易怪罪下屬,也能原諒犯過錯,甚至是背叛過他的人。這是曹操的一大優點,當時及後世的許多君主都比不上他。

韓浩有政治才幹,他在夏侯惇手下辦事,也等同於與曹操共事。共事時間長了,自然知道頂頭上司的脾性。他知道曹操定然能理解自己的難處,也理解自己的苦心,不會怪罪自己。

當時夏侯惇在自己的軍營裏被敵人俘虜挾持,形勢危急,輕則主將被殺,軍心動亂;重則整支軍隊被敵人挾持,最後不是被呂布的主力部隊消滅,就是全軍成爲俘虜。在這種情況下,韓浩作爲副將完全可以拿主意,如此不犯軍法,曹操也沒理由怪罪。

小結:

綜上所述,韓浩即使在曹操視作兄弟的夏侯惇被挾持之際,也能不顧其死活,敢於下令攻擊,其實是一番苦心,也是爲了給夏侯惇和曹操一個滿意的交代。當韓浩帶着軍士來到夏侯惇的營帳,對裏面的敵人說明曹軍沒有顧忌人質的做法,對於敵人不會妥協。接着,韓浩哭着對夏侯惇說這是國家的法律,希望大將軍可以理解。

其實曹軍並沒有這一規矩,他這麼說只是想向夏侯惇表明心跡,希望他明白自己的苦心。好在敵人不知就裏,也見到韓浩下的決心,當時就被嚇到了,並釋放夏侯惇,請求投降。夏侯惇得救,

曹軍避免了一次損失和失敗,也多了一分擊敗呂布的力量。這都是韓浩的功勞,後來曹操知道了,對韓浩說他的做法可以作爲實行萬世的法則,並納入曹軍的軍法中,此後被廣泛採用,流傳下來。

後來韓浩隨曹操徵袁紹、擊烏桓、平漢中,立下汗馬功勞,不但加官封侯,還掌管禁軍,成爲曹操的心腹將領,備受喜愛和信任。韓浩死後,曹操扼腕痛惜。

參考資料:《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