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成爲傳國玉璽之前,此物名爲和氏璧。直至今日,我們也很難不懷疑,歷史記載中某一段傳國玉璽,可能僅僅是帝王爲了故弄玄虛製作出來的贗品,而真正的玉璽此時究竟在何處,比較爲專家認可的一種說法是,早在元朝,忽必烈駕崩後,權相伯顏得天下流傳各朝各國各代印璽,將這些全部磨平,並且把他們交予王公大臣,讓他們當作私人印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是中國古代皇帝爲了鞏固皇權而塑造出的神祕形象。歷代皇朝興衰終究是難破之局,權力被集中在一個人手上,封建王朝的劣根註定其終是撐不過幾代,逃不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勢。而在塵埃落盡,再度回首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史,我們不難發現,秦始皇的傳國玉璽,自始自終都是權力的象徵,也一度引起腥風血雨。

在當代,皇帝已經成了過去式,權力掌握在人民的手上,而對於古代皇權的研究,卻依舊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這些年,不斷有民間傳言稱傳國玉璽被發現,亦或者此國寶流落於某處。可是,在專家看來,這些說法卻終究還是無法成真的謠言。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探究一番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傳國玉璽被找到的謠言自然也就不攻而破。
傳國玉璽,又稱和氏璧,且不談其身世,我們來窺一窺這一爲無數陰謀家所魂牽夢繞的存在,究竟是怎樣一番面貌。根據現代專家對史料的分析得出的傳國玉璽草圖,以及後世皇朝對傳國玉璽的複製,我們可以推斷出此物的大致模樣。
其分爲兩層,上爲五龍相交,下爲方圓四寸,其上刻有李斯所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四字,代表了皇權正統以及至高無上的地位。正是因爲傳國玉璽特殊的象徵意義,纔會遭到後世無數人的搶奪。
再來看此物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在成爲傳國玉璽之前,此物名爲和氏璧。而和氏璧的由來,另有一番淵源。

當時,趙國一人名爲卞和,他在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內含寶玉的石頭。這個人也是實誠,興沖沖的獻給了當時趙國的國君厲王。聽這麼個名字就知道,這皇帝不是什麼仁厚君主。在得了寶貝之後,厲王從表面也看不到裏面究竟是什麼樣,於是請來石匠鑑定。可鑑定的結果卻是,這就是塊石頭。
我們且不論爲何卞和能看出其中暗含寶玉,而工匠看不出,總之趙厲王也沒有將石頭切開辯明真相,而是直接砍斷卞和左足,以懲其謊。這之後,卞和在厲王駕崩,武王登基,再度登場獻石。可這次換來的卻是右足被斷。失去了兩腿之後,卞和仍不死心,抱着自己的石壁在新即位的文王路過時痛哭。
這位楚文王這才破開石頭,得了玉璧,爲了紀念卞和爲了不讓寶物蒙羞而三見楚王的精神,文王將其命名爲和氏璧,並且此物成了楚國鎮國之寶,也讓秦國垂涎三尺。秦統一六國後,收納天下寶物,這其中便有和氏璧。而李斯將此物做成我們如今熟知的傳國玉璽,其也上升成爲皇帝正統身份的象徵。
可秦始皇在周遊四海時仍不忘帶着這塊寶貝,以至於一次度洞庭湖時風雨大作,眼見着船將翻,秦始皇拋下和氏璧,以求神靈祝福,這才逃出險境,和氏璧也離了始皇之手。八年後,有神祕人與華陰平舒道將此物還與始皇,玉璽方復歸秦。

在劉邦破咸陽時,子嬰爲保性命,將玉璽獻與劉邦,秦國自此滅亡。而經歷幾年血戰,劉邦登基,傳國玉璽也被沿用成了大漢玉璽。正因爲秦漢兩朝對傳國玉璽的重視,這才讓此物成了皇權的象徵,甚至有人認爲,得此物者,可得天下。以至於歷朝歷代爭搶不休,各種造假也層出不窮。
直至今日,我們也很難不懷疑,歷史記載中某一段傳國玉璽,可能僅僅是帝王爲了故弄玄虛製作出來的贗品,而真正的玉璽此時究竟在何處,比較爲專家認可的一種說法是,早在元朝,忽必烈駕崩後,權相伯顏得天下流傳各朝各國各代印璽,將這些全部磨平,並且把他們交予王公大臣,讓他們當作私人印章。這其中,就包括了傳國玉璽。
在元朝統治者眼中,前朝都是漢人統治者,其所信仰的傳國玉璽一說對於自己自然是毫無意義,所以與其留一個念想,讓漢人認爲有朝一日得傳國玉璽復得天下,倒不如讓此物徹底消失於人間。

而在元滅之後,傳國玉璽卻依舊屢屢現身,可它們大抵都是貪財者想出的花招,實打實用武力奪下天下的這些統治者們,心中當真認爲傳國玉璽決定國家命運?想必也不見得,所以元滅後,哪怕民間不斷有人進獻所謂真的玉璽,也被帝王認作贗品。傳國玉璽此時大抵也被做成了普通玉石,流落各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