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道十字坡,荒山野嶺幾間草房,看似有酒肉飯食可慰勞苦奔波,實則卻是水滸世界中的一處險惡之地。此酒鋪主人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孃,都絕非等閒的善類。十字坡不遠處的山裏,原有一處小寺,張青就是給寺中僧人打理菜園子的,因與僧人有過節,那張青直接一把火焚了寺,寺內僧人俱死。沒有了菜園子的張青,索性跑到這十字坡專司“剪徑”。
而那孫二孃之父,竟也是個積年剪徑的,並且靠此發家,在山下城中置辦了家業。其父還將自己的一身武藝陰招都傳給了孫二孃,張青結識孫家老父,上門入贅,這可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而後兩人才在十字坡開起了追魂的酒鋪。經年累月,被孫二孃麻翻做成饅頭餡的好漢,不知有多少,而這些饅頭餡中,最神祕的莫非頭陀。
且說水滸第26回,武松看破孫二孃陰招,三拳兩腳將其拿住,正值此時,挑着一擔柴火的張青急急奔來求饒,兩廂自報家門,一聽景陽岡打虎武松,張青、孫二孃都齊齊近前來拜。在張青口中得知,他二人在這十字坡,就是靠饅頭餡過活,麻翻之後或做牛肉或包饅頭包子,不僅給過路客人喫,還轉悠着賣到附近的莊子,聽來背心發涼。
接下來,張青又介紹了小店裏遇到的奇人奇事,這就提到了那個2年前殞命的頭陀。此何人也?沒有留下名號,身長七八尺,頭箍鐵界尺,脖掛百顆人頂骨珠,手持兩口鑌鐵戒刀。可以想見,這等身量這等配置,必是一個自帶殺氣的武林高手頭陀。可蹊蹺的是,如此一人,竟然沒能留下名號,這就太離奇了,畢竟張青的菜園子一號都能叫的響。
頭陀就如此輕易的死在了十字坡,可他的衣衫、骨珠、戒刀,一樣樣都被張青保存起來。這一處同樣透着奇怪,若說是看那兩口寶刀好,保存起來不足爲奇,可頭陀的衣衫爲何沒扔進爐竈裏燒了,也要一塊保存?顯然,這是有意預備的行頭。待到武松到了牢城營再到張督監府,闖下大禍後,繞了一圈又回到了這十字坡。
彼時差役四處追捕,武松走投無路,在孫二孃的提醒下,武松改頭換面,穿上了頭陀留下的行頭。怎樣?“卻一似我身上做的”,衣衫竟然好像就是按照武松的身量裁的。再剪了頭髮,帶上髮箍、骨串,提了兩口戒刀,如何?“卻不是前生註定”。也就是說,武松的氣質、身量、年甲,與那死去的頭陀十分相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