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先后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过程中,李应也不需要频繁上前线,而是经常负责留守后方(如征辽国时辅佐赵安抚镇守檀州)、押运粮草(征王庆时与柴进一同护送粮草)等工作,与冲杀在一线阵地的其他头领相比,无疑风险低得多、任务轻得多。再看看排位在李应之前的十个梁山好汉,除了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这四人组成的核心领导层之外,后面的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都是名头响当当的武将,花荣是宋江嫡系中的嫡系,柴进是皇族后裔,排在前十名个个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

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绰号“扑天雕”的李应排在第十一位,对应的星号是天富星。但让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位武艺高强的头领,为什么甘愿放下身段,做一名幕后管家(他在梁山的职司是与柴进共同掌管钱粮)呢?
关于李应的武力值怎么样,《水浒传》中明确提到,他是有两把刷子的。
李应的身份虽然是一名地主(李家庄庄主),却不像很多庄户子弟那样只会拳脚或使用棍棒、朴刀等低段位步战兵器,而是善使一把浑铁点钢枪,这种兵器更适合马战。
除此之外,李应还有另一手绝活——“背藏五口飞刀,能百步取人,神出鬼没。”也就是说,其攻击力可近可远,防不胜防。

从战绩上来看,李应也不乏亮点,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征讨方腊时,在睦州之战中以飞刀杀死敌军骁将伍应星。
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李应之所以心甘情愿成为梁山上的二管家(大管家当然是地位尊贵的柴进),正是其人生智慧的一种体现。
仔细品味《水浒传》,你会惊讶地发现,李应在全书中虽着墨不多(只有三打祝家庄这几回书中有过几次亮相),存在感不强,却充分体现出其过人的处世智慧,可以用七个字那概括,那就是“识人识己识进退”。
李应上梁山实是迫于无奈。他本是李家庄的庄主,过着安富尊荣、悠哉游哉的日子。但在时迁被祝家庄擒获,杨雄向杜兴求救时,与杜兴名为主仆、实为知交的李应为了一个“义”字,两次修书施救。

梁山兵马打破祝家庄时,吴用让萧让假扮知府把李应、杜兴劫持到梁山上,又烧毁李家庄,断其后路。事已至此,李应干脆顺势而为。
上了梁山之后,李应又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与杜兴、蒋敬共同掌管钱粮金帛。表面上看来,李应是屈身做了山寨里的一个管家,实际上相当于梁山的财政部长。
要知道,这可是一大美差,不但掌控着整个梁山支出纳入的财政大权, 而且不必像其他绝大部分头领那样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也就是说,平时有实权、战时享安乐。对于没什么功利之心的李应来说,这无疑是最理想的状态。
后来柴进上了梁山,李应又明智地让出财政部长的位子,当了柴进的副手。不过这只是名义上的财政部一把手,实权还是在李应手中,毕竟柴进可是堂堂的金枝玉叶、凤子龙孙,只不过是挂个名而已。

再看看排位在李应之前的十个梁山好汉,除了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这四人组成的核心领导层之外,后面的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都是名头响当当的武将,花荣是宋江嫡系中的嫡系,柴进是皇族后裔,排在前十名个个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
而李应只是区区李家庄的一个地主,能名列这十人之后、进入梁山主要领导层,不能不说是非常成功的。设想一下,如果李应在梁山没有掌握财政实权,只是一名普通武将,排名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
到了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先后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过程中,李应也不需要频繁上前线,而是经常负责留守后方(如征辽国时辅佐赵安抚镇守檀州)、押运粮草(征王庆时与柴进一同护送粮草)等工作,与冲杀在一线阵地的其他头领相比,无疑风险低得多、任务轻得多。

平定方腊后,李应与众好汉同到东京,被封为武节将军,还领受了中山府郓州都统制的实职。作为一个郓州人,李应无疑实现了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但在到职半年后,李应也紧跟老搭档柴进的步伐,推说是染了风瘫之症,辞官回到独龙冈,与他的老仆兼老友杜兴一道归隐林泉、颐养天年,是梁山一百零八将极少数得以善终的人。
正因为李应识人识己识进退,具有过人的处世智慧,以至于明末清初大学者、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价李应是《水浒传》中的中上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