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朋友跟我說,她家寶寶半歲大的時候,總是無緣無故夾着雙腿哭鬧,安撫也不起作用。而且尿不溼也怪怪的,根本不是之前那種一坨坨的,即使半天不換也還乾爽。

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寶寶這是尿路感染了。

其實這個問題恰恰是寶媽們最容易忽視的,因爲泡奶和換尿布是最基本的技能。不過這件事看似簡單,其實要真正做對還是挺有學問的。

若尿不溼換不對,不僅影響使用效果,還易導致寶寶尿路感染,看看你有沒有“踩雷”。

以下這幾個常見錯誤,可能你也在犯

1)不及時更換

有的媽媽可能覺得尿不溼挺貴的,有時剛換好新的尿不溼,寶寶就又尿了,家長看着尿不溼不太厚,就想等再尿一泡再換。

但這種做法就因小失大了,千萬不要爲了省這麼幾塊錢而苦了孩子,危害可不小。

寶寶的皮膚嬌嫩也敏感,有的寶寶被尿不溼悶上一兩個小時,就會“收穫”一個紅彤彤的屁股。

尿不溼使用的時間太長,會滋生細菌,透氣性降低。長此以往不但會增加溼疹可能,還可能導致尿路感染。

寶寶學習走路時如果尿不溼長時間不換,分量很重,寶寶就會被壓倒。不僅影響學習正常的走路方式,還可能會摔倒。

小貼士:

新生兒換尿不溼的頻率應控制爲大小便後、睡覺前和餵奶前。

等孩子的月齡稍微大一些之後,可以變爲三個小時左右一換,但晚上睡覺時至少更換兩次,白天的次數根據小便次數來決定。

2)更換時把寶寶的腿抬高

爲了防止寶寶換尿不溼時不配合,隨便踢腿,寶媽們乾脆把寶寶的雙腿抬高。儘管這樣確實輕鬆不少,但真的不適合寶寶,也存在很多危害。

寶寶的雙腿被抬高時,後背就會鏤空,如果每天重複這個動作很多次,時間長了就會對寶寶的脊椎造成傷害。

還有的寶媽喜歡握住寶寶的腳,避免他們隨便活動,但這樣一來,寶寶一抵抗髖關節或腳踝就容易受傷。

小貼士:

正確的做法是先把尿不溼鋪好,再把寶寶放到上面,然後只要拉直尿不溼再貼好就可以了。更換時可以只用手輕輕托起寶寶的屁股,完全沒有必要抬高他們的腿。

3)習慣用溼巾擦寶寶的小屁股

很多寶媽覺得這樣省時間還方便,但危害也真實存在,因爲溼巾中有酒精成分,對皮膚有刺激,長時間使用易讓寶寶患上溼疹。

小貼士:

寶寶拉完或尿完後,不要想着偷懶,要用流動的清水或溫水幫寶寶洗屁股,之後再用柔軟的棉布輕輕蘸幹,切記動作輕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