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到今天,一切都在飛速變化,如果說有什麼是不變的,可能就是閱讀這件事情本身。人們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閱讀,爲了獲取新鮮的資訊,爲了升級固有的認知,爲了學習實用的技能,或者乾脆就是爲了消遣和娛樂。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難題。

1.沒有效果。整本書讀下來不知道好在哪裏。

2.沒有效率。“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之所以沒有效果,是因爲我們閱讀不夠主動、沒有目標;

之所以沒有效率,是因爲我們沒有學會在閱讀不同書籍時,運用不同的速度,做不同層次的閱讀。用作者的話說,我們根本不知道 “如何閱讀一本書”。

文章解讀

正確的閱讀姿勢:主動閱讀。做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主動讀者”。以問題爲導向。

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你得主動向自己發問,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尋找答案。

作者建議給自己提以下四類問題:

第一類問題關於結構:這本書整體上是怎麼說的?

第二類問題關於內容:這本書的細節部分在說些什麼?

第三類問題關於評價: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類問題關於聯繫:書裏這些知識,我用得上嗎?能用上多少?這本書又爲我獲取相關領域更全面、更深度的信息,提供了哪些線索?

回答問題:做筆記

劃重點、寫批註、做摘抄

閱讀的四個層次:

1. 基礎閱讀

2. 檢視閱讀,即系統化略讀。快的藝術,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抓住一本書重點”。

系統化:正副書名,目錄章節,前言後記,索引文獻,腰封封底,正文抽樣。

略讀:1)不要害怕,不管這本書有多麼艱深晦澀,先從頭到尾讀完一遍再說。2)不要託大,無論你略讀的技巧有多麼高超,有些書仍需要進一步精讀。

3. 分析閱讀,慢的藝術,在無限的時間內,專注地求得甚解。

「三類原則」

架構性原則:明確類型、概括大意、梳理結構、提出問題

詮釋性原則:找關鍵詞、找主旨句、整理論述、找出回答

評價性原則:理性表達、客觀批評

4.主題閱讀,是四個閱讀層次裏面的最高層次,是所有閱讀中最爲複雜,也最爲系統化的閱讀。你需要跳出某一本書的侷限,去查閱同一主題下的一系列書籍,進行比較和分析。

觀察研究範圍:主題閱讀的準備階段

開始主題閱讀:你要帶着自己的問題介入作者的書寫,讓書與自身產生聯繫,在作品的多聲部中達到辯證的客觀。

總結回顧

首先,我們剖析了閱讀遇到的難題,一是沒有效果,二是沒有效率。但歸根結底是我們缺乏主動閱讀的方法。

針對以上問題,接着我們介紹了閱讀的正確姿勢,主動閱讀。保持問題意識,要帶着關於書籍的結構、內容、評價和聯繫四個問題進行閱讀,變成更加主動的讀者。

最後我們重點分享了四個層次的閱讀,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我們可以看到,在這裏,作者把“結構、內容、評價和聯繫”四個問題置入具體的閱讀活動中,對它們的操作方法進行了詳細講解,這是全書的重點所在。

檢視閱讀是系統化的略讀,是“快的藝術”;分析閱讀是認真而仔細的閱讀,是“慢的藝術”,通過三類原則的具體步驟讀者應該做到:抓住全書結構、分析文本內容和進行理性評價;而主題閱讀是將前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的藝術,你要帶着自己的問題介入作者的書寫,讓書與自身產生聯繫,在作品的多聲部中達到辯證的客觀。

通過四個層次的閱讀,我們回答了前面提出的四個問題,最終學會如何閱讀一本書,成爲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

閱讀可以鍛鍊我們的心智。人類的心智和身體不同,身體的發展是有限制的,到了三十歲左右,狀態就達到巔峯,隨着時間的變化,身體只會越發衰老越發惡化,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成長和發展下去,這是身爲萬物之靈的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不同之處。

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經常使用就會萎縮。而好的閱讀,主動的閱讀,有方法的閱讀,不止對於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使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這纔是最重要的。

本書作者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爾斯·範多倫(1926—),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將《如何閱讀一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本書1970年新版由兩人共同署名。

解讀:張立康 編輯:王紹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