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濟寧11月9日訊(記者 胡高彤)“濟寧州,太白樓,城裏城外買賣稠。一天門,南門口,喫喝穿戴樣樣有。老運河,長又長,抓中藥,廣育堂......”這首清朝時期民謠裏的“廣育堂”,就是廣育堂國藥的前身。

廣育堂是由御醫徐春甫弟子李廣育先生於明朝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在濟寧創建。明萬曆十八年被欽定爲宮廷貢藥,在孔府中設有廣育堂分號,爲歷代衍聖公及家人服務,並在北京、瀋陽、重慶、南京、西安等地設有分號,是中國醫藥連鎖的鼻祖。廣育堂1956年公私合營爲國營企業,相繼更名爲濟寧市藥材站國藥加工廠,山東省濟寧中藥廠,2003年6月18日改制成爲自然人控股的民營企業——山東方健製藥有限公司。2015年5月與飛龍藥業強強聯合,2018年2月更名爲山東廣育堂國藥有限公司。

歷經440多年滄桑鉅變,“廣育堂”一脈相承,從未間斷,傳承至今共收錄1180個經典古方,廣育堂的鎮店之寶二仙膏是傳承百年的滋補珍品,其製作技藝被評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列入國家首批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目錄。

近年來,廣育堂國藥緊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加大力度提升企業自動化生產規模,實行信息化管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產品質量,同時也降低了能源消耗。公司現已發展成爲集中藥生產、研發、經營爲一體的高科技中藥製藥企業。投資2.5億元的廣育堂工業園,達到30億元的生產規模。

爲加快企業發展速度,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公司研發中心積極開展產學研項目,聯合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對傳統中藥古方進行研究和開發。目前,公司已與中國醫學科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同進行二仙膏等產品的二次開發項目。

隨着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公司更加註重實施品牌戰略和知識產權保護,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據瞭解,“廣育堂”已經在中國、澳大利亞、韓國等5個國家註冊商標25項。“二仙膏的二次開發”、“含化上清片關鍵技術優化及臨牀研究”先後獲得濟寧市科學技術獎,現擁有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國家中藥保護4項。

爲保護傳統醫藥知識產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中心批覆在山東廣育國藥有限公司建設國家名錄工程中心,承擔中國中藥老字號名錄建設工程,把廣育堂傳統古方納入國家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名錄,作爲試點單位,將廣育堂傳承的1180個古方納入首批名錄保護工程進行公佈,極大提升廣育堂在國家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工作中的地位。

現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腳步日趨加快,廣育堂國藥把握機遇,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鎮店之寶“二仙膏”走向海外後深受歡迎。海外客商陸續來廣育堂參觀訪問,洽談合作事宜。外賓通過參觀博物館、文化展示廳、古方創新中心、中藥炮製傳承中心等,瞭解百年老字號廣育堂的中醫藥發展歷史和精湛的炮製技藝,感受到廣育堂優秀的歷史文化和 優質的藥品質量,增強了對廣育堂品牌的認知和信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弘揚中華優秀傳統中醫藥文化,有助於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使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發揚和發展。廣育堂國藥作爲百年老字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大力振興中醫藥事業,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確保產品質量及療效,讓廣育堂走出國門,服務於世界人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