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體來說,張曉寒先生的山水畫有簡筆山水、積墨山水。筆墨的酣暢淋漓,不似北派山水的厚重沉鬱,也不囿於嚴格的書法用筆,它是抒情的,象一首詩,其間也流露出張先生豁達率直的性情。

當代著名山水畫家。

其作品風格多樣,或簡約樸素,或自然清新,或高古超逸,或雄健奔放,皆富傳統韻味,又富創新精神。

張曉寒先生受教於呂鳳子、潘天壽、李可染、陳之佛、黃君壁、傅抱石等名師。

尤其在潘天壽的影響下,先生用筆力透紙背,用墨老辣蒼潤,墨、色、水層層深入,重重堆漬,異常滋潤渾厚。

故其畫作呈現着一般山水畫達不到的極爲濃厚的環境氣息,氤氳之氣撲面而來。

大體來說,張曉寒先生的山水畫有簡筆山水、積墨山水。

簡筆山水,多以勾線爲主,點染爲輔。

張先生重視寫生,也善於提煉物象的典型特徵,所以他的“簡”是高度的提煉,而不是簡單。

作畫時,他常以中鋒,偶兼側鋒,用筆剛健果斷,快速而不浮滑。

雖沒有精細的刻劃,但更顯得簡約生動、擲地有聲,很好的突出了山水的氛圍和氣勢,同時也栩栩如生地表現出繁複的景象來。

積墨山水,以簡筆爲骨架,由淡漸濃層層積染。

張曉寒的積墨,由簡入繁,繁中寓簡,在縱橫揮灑中,更突出了山水自然意境的表達。

他筆下的積墨山水,成片的黑色有如夜幕降臨,只在幾處雲氣留白,顯得蒼茫、靈動,極富氣勢。

筆墨的酣暢淋漓,不似北派山水的厚重沉鬱,也不囿於嚴格的書法用筆,它是抒情的,象一首詩,其間也流露出張先生豁達率直的性情。

他以極簡的直線爲骨和極繁的渲染爲體,來構成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形成其有別於各家各派的現代山水畫面目,傳承着傳統文人畫的審美意味。

並在極平凡的自然景觀和生活場景裏,浸漫着他對人生的熱愛與眷戀,混合着鄉土的氣息,洋溢着活潑的、平常的生命之美。這從他畫中的點景人物便能看出。

先生點景人物形象之豐富,造型之洗練,與所繪山水融爲一體、相得益彰。

尤其在表現遠景人物時,則乾脆用一點圓點,一條豎線來塑造,雖着墨極少,卻意味十足,呼之欲出。

畫中人物,既不是踏雪尋梅的高士,也不是山中訪友的文人雅士,而是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最最平常的普通人。

張曉寒先生生前曾提出“閩南山水畫派”的構想,來推動廈門美術尤其是山水畫的發展。但由於病魔過早地奪去了他的生命,惜其願望未能早日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