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

  穿着白大衣,走出病房,進入手術室,徐揚熙是遼寧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一名醫生。乘電梯下樓,步入門診大廳,徐揚熙是一位義務鋼琴演奏者,每個週五的中午,都會在醫院門診大廳的黑色三角鋼琴前演奏近一個小時。

  遼寧省人民醫院是一家綜合類公立三甲醫院,素日裏門診大廳人頭攢動、熙熙攘攘。2016年夏天,醫院購進一架黑色三角鋼琴,放置在門診大廳,完全對公衆開放,並組織會彈鋼琴的醫護人員組成演奏團隊,利用閒暇時間爲來往患者義務演奏。

  有醫學研究顯示,音樂可以起到撫慰效果,緩解緊張情緒,舒緩患者就診中的壓抑心境。隨着《天空之城》旋律悠然響起,原本嘈雜的門診大廳漸漸安靜下來,不少行色匆匆的路人,不由得放慢腳步,在鋼琴前圍攏;有的舉起手機拍攝小視頻,記錄和分享這一生活片段;有的“老病號”還特地讓家人用輪椅把自己推過去,用心體驗音樂的旋律。

  這一刻,空氣中瀰漫着藝術的味道。

  “用心呵護、用愛彈奏,讓旋律在指尖流淌。”一方寫着上述文字的牌子,立在鋼琴旁。“除了醫院幾位醫護人員組成的鋼琴志願者,我還經常看到不少患者、護工即興演奏,甚至附近居民也主動來彈琴。”徐揚熙說。

  叮咚悠揚的旋律,蘊藏着生命的色彩與尊嚴。記者採訪瞭解到,曾有前來就診的唐氏兒童在媽媽的鼓勵下主動演奏,收穫衆多“聽友”的掌聲;年逾八旬的重病老奶奶安詳地坐在輪椅上,聽老伴爲她彈奏一曲專屬旋律;心力交瘁的患者家屬跪倒在鋼琴旁,低頭掩面泣不成聲,一曲終了後擦乾眼淚,掛上堅強的微笑,返回病房……

  在醫院門診大廳放一架鋼琴,招募志願者演奏舒緩樂曲,是遼寧省人民醫院院長白希壯的創意。“記得有一次我在手術室看到,一名患者要求醫生在麻醉前播放一首《阿根廷別爲我哭泣》。隨着音樂聲響起,我發現患者原本緊張焦慮的情緒得到舒緩,人也更放鬆,更配合醫生治療。我們醫務人員不僅要關注患者身體,還要呵護患者心靈,爲患者提供醫療科學所不能滿足的精神力量。”白希壯說。

  白希壯表示,以往談起醫院,總是想到熙熙攘攘的人羣、匆匆忙忙的腳步、聲嘶力竭的叫喊,以及一排排冰冷的塑料座椅、言語晦澀的病理宣傳畫,缺少人性化溫暖。“一架鋼琴不僅讓患者的就醫環境更好、滿意度更高,員工的工作環境也更愜意,醫院品牌也會更強、更有生命力。”白希壯說。

  音樂的魅力之下,原本冰冷的醫療之島,成爲溫暖的“治癒”花園。

  看着坐在鋼琴前彈奏《致愛麗絲》的徐揚熙醫生,6歲的小患者萌萌(化名)睜着亮晶晶的眼睛,駐足良久,似乎忘記了剛剛打針的疼痛……

  來源:新華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