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備手下有一支非常精銳的士兵被稱爲“白毦兵”,關於白毦兵,一直以來可以說是衆說紛紜,人們僅僅是喜歡通過部分演義小說或者是民間傳說來描繪白毦兵,卻很少專門去從歷史的角度去看白毦兵。今日一文,我就和大家一同從歷史的角度去看看白毦兵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一、西方上兵白毦兵

在劉備死後,託孤給諸葛亮與李嚴。後諸葛亮駐守成都,李嚴駐守江州,兩人多次以書件來往,其中有一次兩人便說到了白毦兵一事,諸葛亮在信中說道:

“兄嫌白帝兵非精練。到所督,則先帝賬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以廣之。”

諸葛亮的話雖然短,但是裏面的內容量十分豐富。首先白毦兵最早是劉備賬下的士兵,很有可能就是我們所說的親兵了,在劉備死後,這支部隊由陳到指揮,因此陳到很可能之前便是白毦兵的指揮官了。其次,白毦兵爲西方上兵,說明白毦兵的兵源應該是來自於西面,那麼就可以推翻白毦兵在劉備入荊州的時候已經建立的說法了,說明白毦兵至少也是在劉備進入到了蜀地之後才建立起來的部隊。最後,白毦兵的數量非常少,因爲太少了,所以李嚴想要在其中多加入些部隊來擴充。

下面我們就來破解關於白毦兵的一系列難題,首先是白毦兵的組建;其次是白毦兵的兵源;最後是白毦兵的結局。


白毦兵

二、白毦兵的組建與兵源

按照諸葛亮的說法,白毦兵先是劉備的親兵,後來又變成了陳到的部隊。

我們推測白毦兵應該是劉備入蜀之後才組建的,劉備正式佔領蜀地是在建安二十年,後於建安二十三年進軍漢中。很有可能白毦兵就是在這期間組建的。

再結合諸葛亮所說的西方上兵,蜀漢的西邊那就是羌胡的地盤了,因此白毦兵極有可能是羌人、胡人組成的部隊。

關於解開這個祕密,我們就要從白毦入手了。

說實話,用白毦裝飾部隊確實是很少見的。劉備出身於一個手工藝家庭,因此我們可以猜測劉備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喜歡來做一些手工來打發時間,在《魏略》裏面就提到了這樣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

我們可見劉備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是喜歡編織一些牛毦做成的工藝品。因爲劉備這個愛好,諸葛亮曾經還呵斥過劉備。劉備編牛毦所需要的牛叫做髦牛,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犛牛了。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提到巴蜀一地產這種犛牛,我們可見白毦兵的白毦的原料應該是來自於巴蜀。白毦應該是一種非常珍貴且稀少的白牛毛,畢竟諸葛亮曾經將白毦作爲禮物送給過孫權。而且我們可以想一下,白色的犛牛肯定是很稀少的,因此白毦是價格比較貴的牛毛。


白毦就是用這樣的白犛牛的毛做的

一般來說親兵的數量都在幾百人左右,因此劉備需要數量衆多的白毦才能夠建立起一支這樣的白毦兵,我們很難想象當時還在樊城的劉備會有如此充足的白毦裝備一支軍隊。因此白毦兵很有可能是劉備進入到蜀漢之後,有了充足的原料的情況下才成立的一支部隊。

白毦一般都是裝備在哪裏呢?根據《後漢書》上的記載來看,白毦或是裝備在強弓之上充當裝飾,或是裝備在頭盔之上作爲頭飾。

由此來看,白毦兵的外觀很有可能就是戴着裝飾有白色牛尾的頭盔,手上拿着裝飾着白色牛毛的弓箭這樣的士兵。

這樣的打扮非常奇怪,我想大家可能會聯想到印第安人的羽毛戰士或者是阿茲特克人的鷹勇士等。


白毦兵很有可能是這個樣子

說實話,按照漢人的習俗漢人都不會在身上裝飾這樣很多的白色牛毛,這樣的習俗相反很像當時西南夷的習俗。如果士兵都是漢人的話,如此奇怪的打扮勢必會影響到士兵的作戰士氣,依照劉備的性格,不會故意讓士兵打扮得奇奇怪怪以表示自己的重視,劉備本身也不是個cosplay愛好者,沒有什麼惡趣味。

因此只有一種情況能夠解釋,那便是這批士兵喜歡戴這種裝飾品並且引以爲傲。因爲白毦的稀缺性,所以白毦也可能被視作一種珍貴威武的象徵。

因此我們想一下,來自於益州西部,而且喜歡戴牛毛裝飾品,那麼劉備手下的這支白毦兵很可能就是由羌人組成的部隊了。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曾經提到了“西和諸戎”的戰略方針,可見當時西邊的羌胡勢力也是蜀漢經營的重點,因此在蜀漢軍中有着爲數不少的羌胡兵。例如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提到的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可見這批羌人構成了蜀漢爲數不多的騎兵部隊;在劉禪時期的延熙十年,有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率衆歸降;之後還有氐人歸順,由此可見在蜀漢軍中,羌胡兵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在蜀漢軍中有着爲數衆多的羌胡軍隊

羌胡兵的戰鬥力很強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例如說劉禪曾經下詔,裏面就對於羌胡兵的戰鬥力進行過表揚,劉禪寫道:

“大軍北出,便欲率將兵馬,奮戈先驅。”

由此可見這批羌胡兵在作戰之時往往都是奮勇爭先,勇猛過人,堪稱是一時精銳。正是因爲羌胡兵戰鬥力強而且忠心耿耿,於是在劉備的白毦的加持之下,便編練成了一支劉備身邊的親衛軍,將其稱之爲“白毦兵”了。

另外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說得是白毦兵的白毦都是劉備親手編的。我估計這個說法不太可能,劉備之前還在荊州樊城的時候,就因爲編牛毦這個習慣被諸葛亮呵斥過,那個時候的劉備還是比較悠閒沒啥事幹。進入到蜀地之後,劉備已經成爲了一方諸侯,非常忙,而且身邊還有諸葛亮,我估計劉備就更沒有時間去編牛毦了。因此白毦是劉備親手編的這個事情只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劉備很忙,沒空編白毦

三、白毦兵的一生

白毦兵組建於劉備入蜀之後,劉備入蜀之後的漢中之戰白毦兵肯定是有參與了。不過白毦兵作爲羌人出身,其本身的山地作戰能力必然是非常過人的,因此在漢中諸多地勢險要的隘口肯定是立有大功的。漢中之戰後,劉備回到了蜀地。

下一場戰役便是夷陵之戰了,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損失慘重。在部分演義小說之中認爲劉備是在數百名白毦兵的拼死拼殺之下才僥倖逃到了白帝城。這一點雖然沒有史料支撐,但是我認爲實際情況差不多也是如此。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劉備逃回白帝城的時候,放棄了船隻而是選擇了步行,我之前看過從步道回蜀地,需要走的是一條非常崎嶇難行的山路,其中叢林密佈,地形陡峭。在當時沒有手電筒、沒有GPS的情況下,

劉備能從這條山路一路走回蜀地,我想憑藉的正是白毦兵出身山地,熟悉各種山地作戰技巧才做到的。


劉備當時走的差不多就是這樣的路了

此後劉備病逝在白帝城,這支白毦兵便交給陳到管理了。爲何是陳到呢?首先來說,陳到是劉備軍中的老人,曾經長時間統帥劉備手下的精銳丹陽兵,因此陳到不論是從忠心還是從用兵能力上來說都很強,是深得劉備、諸葛亮信任的將軍。

其次,陳到當時率領着白毦兵駐守在永安一帶,歸李嚴統帥。當時李嚴、陳到的任務就是防備東吳,避免東吳沿着水路而上進攻蜀地。陳到駐守的永安其實也是有講究的。據《先主傳》記載:

“(先主)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爲永安。”

也就是說永安實際上就是劉備步行回川必然要經過的一個地方。劉備可以通過步行回川,那麼東吳也可以通過步行進攻蜀地,我推測之前應該是沒有人注意到這個戰線上的漏洞的。因爲夷陵之敗,劉備才發現了這個漏洞,因此之後便派熟悉山地作戰的白毦兵以及忠心耿耿的陳到去駐守永安之地,用來抵擋孫權軍隊。

後在建興四年,李嚴轉移到了江州一帶,然後留下陳到駐守永安。後世有研究者說李嚴一舉是爲了和諸葛亮分庭抗禮,但是個人認爲可能是李嚴爲了駐守河口,然後讓陳到來駐守陸路,將蜀國東境給保護好,之後便可以讓蜀國有餘力去進行北伐了。

然後就出現我們開頭上李嚴給諸葛亮寫的信的情況了,李嚴認爲陳到手下的士兵不夠精練。按照我們的分析,白毦兵應該是精銳,爲何李嚴會有如此的想法呢?我推測原因是因爲在夷陵之戰中白毦兵也損失慘重,因此補充了大量精兵,自然就不如之前的士兵精銳了。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諸葛亮認爲是因爲白毦兵數量太少,因此請求李嚴撥一些江州兵過去擴充白毦兵。

如果江州兵補充過去的話,白毦兵便不是以前那樣的完全由羌胡士兵組成的部隊了,而是變成了一支胡漢混雜的部隊了,其戰鬥力也可能會下降。因此可以說隨着夷陵之戰中白毦兵的損失慘重,其聲勢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白毦兵

四、總結

一直以來,在很多說法中都認爲白毦兵是承接自劉備的丹陽精兵的。但是個人卻認爲白毦兵實際上是一支羌胡組成的善於山地作戰、英勇善戰的親兵部隊。

這支部隊爲了蜀漢出生入死,先是在夷陵之戰中救了劉備一命;之後又跟隨着忠心耿耿的大將陳到擔任蜀漢的東面鐵壁,可以說是立功甚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