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15日,成都市廣播電視臺七位記者,前往簡陽市望水鄉和老龍鄉進行蹲點採訪,記錄這裏扶貧攻堅後的成果。

簡陽市望水鄉

清晨,記者們便統一從電視臺出發。還不到九點,大家便到達了簡陽市望水鄉青槓灣村。這裏的水泥村道連綿不絕、兩側林立着一棟棟整潔的小樓。在溫暖的陽光下,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着愜意的表情。據瞭解,望水鄉有省定貧困村5個(2017年已全部摘帽)、經濟薄弱村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462戶1501人(2017年已全部摘帽)。

嚴瞻友正在接受記者們採訪

村民嚴瞻友家有6口人,家裏因病致貧。在成都市殘聯等單位的對口幫扶下,2017年已脫貧,其兒子就近務工照顧二老。一看到記者們的到來,嚴瞻友趕忙拿出了自家的桔子招待大家。他說,“如今條件好了,喫的、穿的、住的都很巴適。”走進嚴瞻友的三層小樓,電視、冰箱、抽油煙機、馬桶、電腦等生活設施應有盡有,相比之前的瓦房老屋,如今的生活可謂是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金容家3畝地的番茄大棚

隨後,記者們又來到了村民張金容的大棚。57歲的張金容,是簡陽市望水鄉青槓灣村9組人,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戶。張金容家裏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資金與技術的缺乏,而他也正是青槓灣村52戶貧困戶的一個縮影。由於缺乏啓動資金、種植技術和銷售渠道,他們一直難以走上致富道路。2017年,在村兩委的努力爭取下,免費爲其搭建了3畝大棚,種上了番茄。通過自己的精心管理,當年便增收3萬餘元,順利走上致富路。

新聞頻率記者康沙走進圈舍錄取珍貴資料

在這裏,爲了給大家帶去這次採訪報道更好的體驗感,新聞頻率記者康沙特意走近村民的圈舍,用錄音筆記錄下雞鳴狗叫的聲音,讓收音機前的聽衆,也能體會到青槓灣村在扶貧攻堅後的這份安逸的景象。

經濟資訊頻道記者蘇航在新修的塑膠籃球場上打籃球

14日下午,在石巖寺村小學,記者們瞭解到了這所小學的“涅槃新生”。孩子們一看到扛着長槍短炮的記者們來了,都格外開心,立刻迎了上前來。看到一些孩子在學校新修的塑膠籃球場上打籃球,經濟資訊頻道的記者蘇航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喜歡籃球的他與同學們來上了一場“鬥牛”切磋。蘇航說,這裏籃球場的條件,一點不亞於他在平日裏打球的場地。對於孩子們的籃球技術,蘇航也是大加讚賞。看來,如今這裏大家的生活確實有了改變,孩子們都能夠無憂無慮健康學習、快樂成長。

老龍鄉九義校的學生們正在上課

離開了望水鄉,15日一大早,記者們又來到了老龍鄉九義校。這所學校,是政府投入了六千萬資金全新打造的,學校總面積27229平方米,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教室、計算機教室、音樂教室等,硬件設施一流。新聞頻率的記者康沙經常對成都市內的學校進場採訪,他感嘆到,這裏的條件比很多成都市區的學校還要出色。當大家來到人工智能機器人教室時,新聞綜合頻道的記者劉堂亮一下子就注意到了這裏的孩子們所學習的,是在全國赫赫有名的優必選科技公司開發的機器人課程。劉堂亮說,之前他們在深圳採訪時,曾造訪了優必選的總部,這家科技公司可謂是全國一流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對於孩子們有這樣的學習條件,大家都是連連稱讚。

記者們現場記錄第二屆愛媛採摘節

中午,記者們來到老龍鄉老龍村的第二屆愛媛採摘節。愛媛是老龍村政府爲這裏的貧困戶們所引進的產業。在政府的幫助下,這裏的老百姓很多都種上了愛媛,從而脫貧致富,在採摘節當天,愛心採購者就訂了4000多斤愛媛。

果農迎來愛媛豐收

採摘者的後備箱已被塞滿

在現場,來自老龍村7社的愛媛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黃可明帶來了自己的種植成果。黃可明告訴記者,他種植了10多畝水果,今年已經收入了6萬多元。說到這裏,黃可明抱着自己心愛的愛媛是開懷大笑。他也邀請記者們品嚐他家的愛媛。一口咬下去,公共頻道記者楊力、張濤立刻被這愛媛的味道給驚豔了。他們說,這個味道甜中帶有果味,並且水份十足,難怪那麼多水果商爭着要老黃的水果。

愛媛的豐收 居民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採訪最後,大家來到了由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對口扶貧的貧困戶戢焜錢的家裏。戢焜錢因病致貧,家裏孩子也患有疾病,2015年被定爲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自身努力,已經成功脫貧。戢焜錢說,如今,自己不僅養了雞和豬,還在外當起了包工頭賺錢,十分積極向上。看到戢焜錢如此勤奮的態度,大家都十分開心。正所謂脫貧不是養懶漢、致富要靠雙手幹。在戢焜錢身上,充分體現了這種生命不止、致富不息的精神。

經過兩天的蹲點深入採訪,記者們感悟頗多。來自廣西鄉村的都市生活頻道記者黃子龍說,如今村民們的生活,比他的廣西老家生活還要好。這裏脫貧致富的工作,可謂是碩果累累。大家也都表示,在這裏,確確實實感受到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決心。大家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脫掉了貧困的帽子。未來,也將努力向着小康生活出發。

來源: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