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季《親愛的客棧》(下文簡稱《客棧3》)讓人措手不及。歲月靜好的畫風急轉,轉到了劍拔弩張的職場PK場。

看有觀衆感到水土不服,當劉濤一邊踱步一邊拿腔拿調批評員工的時候,彈幕飛走:有必要這麼較真麼?過了。

確實,《客棧3》跳出了前兩季的思路,拋棄了慢綜路線,做起了職場奮鬥。但我跟着追了4期,必須承認——

節目的職場線做得很紮實。

而職場奮鬥的主心骨——劉濤,在這一季裏貴爲老闆,雖然讓部分觀衆一時不能接受,但的確初登場就表現出了職場女領導素養。

首先是稱呼問題,劉濤一上來就和員工強調:是的,最好叫我老闆。

她覺得叫濤姐,沒有員工和領導之間該有的距離感,不忍心挑錯,也不能站在領導的角度客觀評價問題。

現實職場中,和領導關係再好,工作中親暱稱呼也會顯得不專業。

在稱呼這一趴鋪墊後,進入面試點評環節,劉濤也是真不給朋友們面子,一針見血字字珠璣。

不近人情的老闆讓場面一度尷尬,然而再想想,真實職場裏有這種指出問題的領導,纔有利於後續工作的展開。

客棧正式進入運營階段,她的領導光芒開始慢慢綻放。

#敲重點:全局觀和目標感#

客棧的運營是綜合性工作,需要老闆頭腦清醒,做好全盤規劃。

劉濤首先高亮KPI,讓大家對營收目標和完成期限有個底。

緊接着排位賽的規則安排、人員分工,都盡在掌握。

她作爲客棧的操盤手,很有條理和計劃性,並且能在每一個環節提出建設性意見,讓員工有新的啓示。

比如讓大家去檢討錯誤的結果,不用去糾結過程,因爲已經發生了:

最新一期大家開會商討旅遊路線的開發,張翰提出的是“講故事策略”,讓客人感受到情懷,劉濤直接說,文案很美好,但客人不清楚自己到底能玩什麼:

馬天宇的想法是古村落文化之旅。

劉濤聽完後先問,我自己開車能去,爲什麼必須是你帶我去?實際上是在問競爭優勢。

並且強調誰做PPT誰宣講,不要在客人面前出現對宣講內容不熟的情況。

能看出她的每一個步驟和設問,都是很有目標感的。

本身做項目,也需要結果導向思維,並不僅僅停留在天馬行空的創意層面。

除了目標感,當領導還需要殺伐決斷的決策力。節目中每次開小會,都會出現很多值得mark的重點。

在做周邊營收項目定價時,有個項目叫“黃河邊的燭光晚餐”,大家一上來就報價,劉濤打斷:現在要定的是標準,服務標準統一了,價值才能統一。

有人提出唱歌收費增加盈利,她拍板否決,助唱是附加服務,但不能收費:

她把優化服務作爲核心標準,而這本身就是客棧運營的正確思路,在賺錢之前先考慮如何服務。

她是有商業頭腦的,更難得的是她有大局觀,並不侷限於做一錘子買賣,這一點已經強過很多創業公司老闆了哈。

所以她一直強調創新,開發客棧周邊資源,最好能留下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看劉濤的思維佈局,應該是提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對客棧內部和周邊服務設計有很充分的瞭解,所以她的想法涵蓋面如廣角鏡頭,這是作爲領導該有的全局視角。

【還可以繼續關注我們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