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幾分鐘就有個演技戲骨領便當,一集就把人物背景鋪得明明白白。

新開播的《秋蟬》,節奏有點刺激。

負責把男主葉衝(任嘉倫飾)策反的張涵予,交代完任務就急速下線:

韓棟也來了,本來要和代號秋蟬(也就是葉衝)接頭,結果繼續下線。

緊張感就位,觀衆胃口吊到位,主線任務開始。諜戰必備——

貓鼠遊戲,你畫我猜,潛伏到內部阻止敵人搞事情,核心立意也比較精簡。觀衆看的就是陣營之間的暗流湧動。

目前才播了10多集的量,貴在主角們專注搞事業,敵方也沒有強行降智。

諜戰題材我一般會衝着主演陣容去看,因爲前面《錦衣之下》的餘溫還在,任嘉倫演日軍臥底表現幾何,又成了新一輪的討論點。

這類題材對小生的演技考驗還是有的,如果演員託不住戲很難好看。

任嘉倫的眼神裏有戲。

上來就和宮本(敵方陣營)各種狹路相逢,一頓劍拔弩張對峙過後,逃脫懷疑的有驚無險、彷彿盡在掌握的傲嬌,層次很足:

手握宮本要殺自己的證據,衝到上級面前憤怒拍桌,表情要真要擰巴,又要讓觀衆品出幾分故意:

做戲做全套,接下來以退爲進,裝無辜小白兔換上級的信任:

以退爲進X2,三套情緒轉換:

最新劇情裏,兩個不知是敵是友的人互相試探,我又看到了這位哥很鬆弛的狀態。

任嘉倫演戲還是很注重節奏和細節微表情的,在這部劇裏解鎖了新的高光點。

把張國立老師的「呼吸感論」搬一搬,任嘉倫演戲的節奏感,還是有內個味了。

這種完美人設,演員其實很難把握好度,太滿會用力過猛,很多時候情緒全靠內心牽引,對演員來說也是修煉功力的好機會。

不曉得後面的劇情能不能穩住,但不可否認,任嘉倫是有挑戲的基本思維的:

在能接觸到的項目範圍內,變換着題材和角色類型,每次都打出角色新鮮度。

他接下《秋蟬》的理由挺明確,衝着角色有新意而接,想拓寬邊際,他能hold住的風格其實很廣的,戲路沒有什麼限制。

先有新鮮度,然後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對人物的理解,去實現辨識度突破。

任嘉倫的作品履歷有乾貨。

《錦衣之下》裏的錦衣衛陸繹。

他自己說研究過陸繹的坐姿站姿,做了全套的設計,尤其是眼神,因爲眼神表達的真假沒辦法騙人。

他的外形確實很適合古裝,有翩翩少年郎內味兒,帶着溫暖正直感的角色,和他本人氣質很適配,呈現兇狠淡漠性格也不違和。

劇播出期間,我看到朋友圈裏還有人把聊天頭像換成了這部劇的「情頭」,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對演員塑造出來的CP感的認同。

再往前,還有熱度高光作《大唐榮耀》,任嘉倫把廣平王演得很出彩,這個角色的性格也有層次和厚度。

他的詮釋很細膩,這種細膩感更能留給觀衆咀嚼和回味空間。

比較難得的是,他具備「劇拋臉」潛質,演戲沒有掉進程式化套路里,作爲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本身沒有表演公式,同時也證明他有主動打磨基本功。

爭取讓人耳目一新,是演員對自己的基本要求,劇粉每次都能吸到「鮮氣」,是對一個演員產生期待感的前提。

更難得的是,這個年齡段的男藝人,一不小心就容易油膩,這種油膩帶入劇中就是災難,就像很多人熱衷的耍帥式演技、45°昂頭抿脣式演技,實際上最需要警惕。任嘉倫的控油能力是OK的,不會讓人感覺悶或窒息,每次的角色都比較平穩舒服。

▲ 《錦衣之下》

這與演員私底下的自我調適和心態也有關係:不疾不徐,老老實實輸出作品。

所以我總是覺得,任嘉倫明明有鮮肉和流量屬性,但又是個不折不扣的「非典型鮮肉」。

唱跳歌手(“國超”時期)轉演員,演員標籤幫他打開了大衆熟知度,後期認可度的加深,是因爲他的業務盤確實很穩。

而且,「不作妖」這一點很可貴,就像職場上,永遠都是不好高騖遠、懂得抓住每個項目機會給自己儲備能量的員工,更讓人放心,這樣的人不管去哪個公司,也有讓自己繼續發光的能力。

任嘉倫走的是「踏踏實實埋頭苦幹」路線,日常曝光度平衡得不錯。

這樣的路線放在上升期小生身上看似違和,但也證明演員本人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

早年他在社交平臺調侃過自己,“演戲之前是搞唱跳的,唱跳之前做過航空,做航空之前是個打乒乓球的”,他想說的是每一階段的人生際遇都是積累。這種有失也有得的心態,能幫助消化很多情緒,保持平靜。

講真,我很少主動去看藝人的採訪,尤其是那種即來即走,基本套不到營養價值的採訪。

所以能在對話中拋梗接梗,還能適度輸出自己的觀點,言之有物的演員,在這年頭算是稀缺物種,至少能讓屏幕前的大家感受到真誠。

補檔他很多采訪之後,我發現他是盡力而爲,但絕不強求的個性,無論是對工作還是生活。這種態度決定了他不會成爲大勢流量,但也擁有沉澱自己的空間,不把自己逼太緊。

這又是作爲30代鮮肉藝人的可貴之處——「通透感」。

就像有人對「通透」的定義:理智,善於自己做選擇,懂得適應自己的處境。

你們看,他除了和光環保持距離,也自己手刃過偶像光環——

有熱度之後本應趁着火勢再加把火,結果在上升期公開戀情,緊接着又結婚生子,成了別人家的老公和爸爸,放在當時來看,這算是大型的「洗女粉」現場了吧?

他倒是真·看得開也看得淡。

也應了他後來在雜誌採訪裏,就「粉絲與流量」口吐芬芳:

“粉絲流量順其自然就好,每個人都有喜歡任何人的權利......我們不必費盡心思讓生命更復雜,不必不負衆望,不負自己也是好事一樁。”——摘取自《瑞麗》訪談part

品得到他對這個圈子的機敏,做偶像做流量是有風險的,甚至很多時候會丟掉個人意識,經常被左右;

但處於「中間地帶」就好多了,對藝人來講,這可能是最安全的區域,有相對的自由。用角色和觀衆對話,能交出不錯的成績單,才真的對演員的續航力有幫助。

通透才更自在,任嘉倫在對待業務和做人上,好像一直都在踐行這套系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