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只要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看過央視94版《三國演義》,你一定會知道《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此時此刻,你耳邊肯定會響起楊洪基老師那大氣磅礴的三國之音。

  你的身邊也一定少不了有個喜歡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領導。

  那麼,這首將《三國演義》說透了的詞,到底是誰的神來之筆?

  這還用問,肯定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唄!

  還真不是,當年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還真沒這首詞,是後來加上去的。

  那是誰讀完《三國演義》後,看世事過往,感英雄落幕,懷一腔激越之情而寫就的嗎?

  也不是。

  其實,這首詞雖爲歷史興亡而寫,但卻並非爲《三國演義》而作。

  

  《滾滾長江東逝水》用的是宋詞《臨江仙》的詞牌,全稱是《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楊慎的一首詞。

  楊慎是明武宗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的科舉狀元,也是四川省在整個大明朝出過的唯一一個狀元。

  楊慎出身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其父是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相當於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後任內閣首輔(可以理解爲排名第一的政治局常委,但並非核心)的楊廷和。

  按說有如此優越的家庭出身,如此優秀的個人才華,楊慎的仕途本該一帆風順。但如果真的順了,他不一定能寫出《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樣的不朽之作。

  明世宗嘉靖年間,因爲在朝廷的“大禮議”之爭中,楊慎和老爹楊廷一起誓死捍衛明孝宗武宗的皇統、保持內閣權力對皇權的制衡,和當朝皇帝對着幹,結果被皇帝幹趴下,發配到雲南充軍。

  據說,在去往雲南的路上,路過江陵即今天荊州的時候,楊慎看到長江邊上一個漁翁和一個樵夫,二人一邊煮酒一邊對飲,好不快活自在。

  楊慎心中因貶官流放而來的陰霾一掃而光,遂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詞。去特麼的,千秋功業,都付笑談中,從此爺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不去摻和那片烏煙瘴氣。

  從此,楊慎後半生的三十多年,都在那彩雲之南度過。

  

  離開繁華帝都,遠離紛爭廟堂,沒有世事可供問詢的楊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對歷史梳理之中。

  在雲南期間,楊慎以歷代正史所記的史實爲基本素材,用當時淺近的文言文加以改編重構,寫就《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一書,將從三皇五帝到元朝的歷史全部囊括進去。

  寫到第三段《說秦漢》時,楊慎翻閱整理以前的詞作,遂把《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列爲《說秦漢》的開篇詞。後來,彈詞藝人把此書譜曲用以說唱,更名爲《廿一史彈詞》。

  到清代初期,毛宗崗父子點評羅貫中《三國演義》時,覺得全書開篇少了一闕詞,很是缺少味道,可又寫不出那樣貼切的詞。就翻啊翻,終於翻出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一讀,厲害啊word哥,放進去簡直渾然一體。

  於是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從此和《三國演義》合體,直至今天。二者是那麼的自然天成,似乎就是爲了《三國演義》而作,被許多人誤認爲是羅貫中的手筆也就自然而然了。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仍然高居帝都廟堂,楊慎肯定不會寫出《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樣的名篇。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離開體制,何嘗不是一個新的機會,新的開始呢!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衆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