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巍山縣盟石村大山中的“是何庵”就是陳冀叔的隱居處,歸隱後悲憤的他發誓“頭不頂清天,腳不踩清地,口不飲清水,身不埋清土”,因此每次出門陳冀叔都是戴一頂斗笠,騎一頭毛驢,渴了就喝雨水,以此表明與清朝誓不兩立。歲月變遷,物是人非,不過當地人依然記得明末清初的這位奇人,如今看到的是何庵就是當地鄉紳爲紀念陳冀叔而重建的,附近還新修了一個亭子,題了一幅對聯:“其生明臣其死明鬼,不葬清土不戴清天”。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大山裏有一座古墓,是一口石棺,裏面埋着一位怪人,生前出門要戴斗笠騎毛驢,且只喝雨水,這是爲什麼呢?跟着芒果去一探究竟。

這位怪人名叫陳佐才,字冀叔,號睡隱子,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隱士詩人,出生於雲南省蒙化府盟石村(今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廟街鎮盟石村)。陳佐才少年時就飽讀詩書且喜好武術,立志要報效朝廷。長大後投身在黔國公沐天波旗下授武職,轉戰四方。

南明是個戰亂的年代,戰爭四起,不止有滿人入侵,還有內亂爭鬥,人心不穩。陳冀叔跟隨抗清名將李定國一起反清復明,扶持永曆帝朱由榔,可惜後來孫可望叛變,清軍攻佔貴州、廣西,永曆皇帝地盤盡失,從雲南逃往緬甸。吳三桂逼緬王交出永曆帝,後殺死,南明滅。聽聞這個消息,陳冀叔悲痛不已,返回家鄉避居在蒙舍山中。

如今巍山縣盟石村大山中的“是何庵”就是陳冀叔的隱居處,歸隱後悲憤的他發誓“頭不頂清天,腳不踩清地,口不飲清水,身不埋清土”,因此每次出門陳冀叔都是戴一頂斗笠,騎一頭毛驢,渴了就喝雨水,以此表明與清朝誓不兩立。

爲表身不入清土的決心,陳冀叔在住處附近選了一塊大石頭,鑿了一口石棺,交待死後將他放入石棺,還自作了一首詩挽讓後人刻於石棺墓上:“明末孤臣,死不改節,埋在石中,日煉精魄,雨泣風號,常爲弔客”。圖爲陳冀叔的石棺。

歲月變遷,物是人非,不過當地人依然記得明末清初的這位奇人,如今看到的是何庵就是當地鄉紳爲紀念陳冀叔而重建的,附近還新修了一個亭子,題了一幅對聯:“其生明臣其死明鬼,不葬清土不戴清天”。

是何庵處於半山腰處,遠離村落,依山而建,四周古樹參天,環境清幽,可俯瞰下方鄉鎮合影,而石棺就在是何庵下方,如果不是墓前有碑,會以爲只是一塊普通的大石頭,石棺旁邊有一個亭子,不知是何年代修建。

是何庵距離縣城約15公里,距離鎮中心兩三公里,有土路直達,一路上坡,轉過幾座山後就到了,很少遊客會來這裏,即便本地人亦少見,我去時空無一人,大晴天的站在墓碑前依然覺得涼風陣陣,令人毛骨悚然。

是何庵後來做過寺廟,尼姑庵,擴建了幾座建築,有財神殿,紫寧宮,會真樓,及幾間廂房及廚房,如今無人居住,所有建築大門緊閉着,石階上長滿了草,院前一株大樹高聳入雲,偶爾飛起幾隻小鳥。只有靜立的石棺和石碑,告訴世人這裏曾經有一位“頭不頂清天,腳不踏清地”的怪人。

有人說這位的人過於迂腐是愚忠不值得效仿,也有人說這樣的一生忠於一人值得欽佩,不知你怎麼看? 我是芒果,獨自旅行中國,歡迎關注芒果旅行日記,每天分享旅途見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