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〡原創文章

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名17歲在校高二男生從橋上跳下,在高空劃下一道拋物線之後,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事件的震驚不僅在於一條鮮活生命的消逝,在於男生母親事後久久跪在地上痛哭不已,更是在於男生從轎車左側走出,然後快跑至橋邊縱身躍下,前後不過5秒。

是什麼樣的力量和想法讓這個孩子在5秒鐘內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不得而知。

作爲諮詢師的我只知道,衝動、反抗、情緒波動極大,是不應被父母忽視的未成年人心理特點。事實上,未成年人的心理諮詢最難,不僅因爲他們本身所處階段的不穩定性,也因爲他們最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干擾,特別是來自父母的干擾。

大多數情況下,諮詢師陪伴孩子向前走了三步,父母們往往會把孩子向後拖兩步,然後不斷反覆,艱難前行,甚至有些孩子會在中途放棄努力。

那麼,作爲一個接觸了很多未成年人個案的心理諮詢師,我認爲自己有必要與大家聊聊,在平日的諮詢中,父母們往往都扮演了什麼角色。

0

1

誰不是這樣長大的呢?

這一類父母是諮詢中最常見到的,他們往往帶着自己的成長經歷,固執地認爲孩子也應該與三四十年前的自己一樣,喫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受得起委屈。

▲電視劇《愛上你治癒我》

每當我諮詢完後與父母溝通孩子面臨的壓力和困難時,都會得到這類父母的這句“我當年就是這樣長大的啊,現在的孩子怎麼一點抗挫能力都沒有。”

這時,父母們不妨去想一想,當年那一代人身上承載的期望分量、娛樂和學習時間比、面臨的升學壓力與自己的孩子現今面臨的是否一樣?

如果無法嚴格控制相同的成長環境,又怎麼可以在遇到問題時想當然地去進行對比和參照?

帶着這樣想法的父母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接納度極低,孩子不敢正常表達,因爲他們無形中收到過這樣的信號:即使我說了,他們也會不以爲然,他們會告訴我,堅持一下就過去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發展爲述情障礙(情感表達不能或情感難言症),而那些沒有被自己認知和表達的負面情緒,最終會亂作一團,以叛逆的形式表現出來,一發不可收拾。

把孩子當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過往經歷或人格的複製,是這類父母需要做到的第一步。

0

2

他其實沒問題,就是過的太順了。

這一類父母常見於孩子有抑鬱情緒的家庭,他們會簡單粗暴地把孩子沉浸在“低落”情緒中不能自拔的狀態理解爲玻璃心、過得太順暢、性格問題和承受能力差。想當然地認爲這些問題只要把孩子丟到社會上喫喫苦自然就好了。

▲若認爲孩子過的太順,那麼解鈴還須繫鈴人。

需要格外強調的是,在孩子心理健康水平處於良好狀態下,這種方式並無不可;但是對於已經出現抑鬱情緒的未成年人來說,強行推他們出去受挫,無異於雪上加霜,反而會加重孩子的“無望感”。

要知道,大多數這種 “過得太順”的環境其實是父母造就的。

小時候,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切苦難都被父母一掃而光,他們缺乏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機會;長大後,面臨無法控制心情變化、無法排解憂慮這些連成年人都越來越無能爲力的問題時,這類父母卻選擇把類似無法解決的後果拋給一直以來“過得太順”的孩子,這個過程裏,可能忽略了自己在其中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不要簡單指責孩子過得太順,帶着陪伴的耐心,和孩子一起重新學習如何處理困難和挫折,一起面對可能失敗的後果,纔是一個負責任的父母應該有的態度。

0

3

他這樣都是假裝的,爲了得到關注。

這句話多出自二胎家庭的父母,有了小寶後,許多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兩個孩子之間的爭寵問題,如何平衡,如何更好地看到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就變得格外重要。

孩子的變化不一定是爲了贏得關注,即使真的如此,也不應理解爲都是裝出來的問題。

坦白講,就算是裝出來的,父母要做的更多也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在無形中強化了孩子的行爲。信任是所有關係的基礎,所以不要懷疑孩子的品質與用心,而是要看到行爲背後的核心思想。

學習更多的獎懲技巧,嘗試放下姿態瞭解孩子的所需所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行爲方式,這樣纔可以更好地穩定多子女家庭的和諧。

0

4

我是帶孩子來的,你讓我上什麼課?

我最擔心也最感無力的是,父母覺得出問題的是孩子,認爲把孩子送到諮詢師這裏就可以不管不問。

▲電視劇《愛上你治癒我》

每次給未成年人設計諮詢方案時都會加入家庭諮詢或者父母的諮詢與學習,但是這一建議往往會遭到質疑。

父母們抱着在醫院“誰有病誰看病”的原則找到心理諮詢師時,才發現在諮詢中,孩子的問題是需要父母一同參與進來才能解決的。

可是,因爲孩子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是父母,也因爲父母是每一個未成年人最大的支持系統,一旦這個系統的運轉出現問題,整個系統都會混亂甚至崩潰。

爲了避免走三步退五步的情況,也爲了避免來訪者過度依賴諮詢師,讓父母一同參與諮詢是給未成年人諮詢的基本原則。

“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只有出問題的家長。”這是我的一位來訪者在成長學習後說出的話,相信帶着這樣的理念,不論是與孩子的溝通還是對孩子的理解都會變得更加順暢。

▲日劇《勝者即是正義》

一直以來,心理諮詢秉承的是助人自助的原則,在有效的諮詢中,有40%取決於來訪者的資源,包括來訪者爲轉變所做的準備、動機、自我力量、智力、成就、心理悟性、勇氣以及社會支持系統。

而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最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是父母,爲他們提供動機、勇氣等資源的也是父母。

所以,在未成年人心理諮詢中,父母的角色和分量有時比諮詢師還要重,因爲誰都可以放棄他們,唯有父母不可以。

正因如此,希望越來越多的父母們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在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在每一次的諮詢中,信任孩子,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走向成長和進步,像當初看着孩子學走路一樣,耐心和他一起造就每一個改變的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