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據澎湃新聞報道,在河南鄭州一旅客入住七天連鎖酒店時,發現牀單上有他人頭髮,牀頭有類似嘔吐物,工作人員表示牀單每天更換,但清潔或運輸時沾到的頭髮無法避免。

7天連鎖酒店兩年關店超200家,屢陷“衛生門”的酒店怎麼了?7天連鎖酒店兩年關店超200家,屢陷“衛生門”的酒店怎麼了?7天連鎖酒店兩年關店超200家,屢陷“衛生門”的酒店怎麼了?

7天連鎖酒店問題多多

1、早在去年12月底,就有視頻曝光過7天等連鎖酒店牀單“暴力蒸白”的黑幕;

2、今年2月,鉑濤酒店集團旗下的麗楓和7天連鎖酒店又被消費者指出存在用客房毛巾擦拭馬桶等現象;

3、今年5月,深圳市衛生監督部門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在衛生信譽等級評定複審工作中,7天等酒店被予以“降級”。

“7天”不到2年關店239家

7天連鎖酒店兩年關店超200家,屢陷“衛生門”的酒店怎麼了?

7天連鎖酒店官網截圖

目前,7天連鎖酒店屬於“錦江-鉑濤”酒店集團下的經濟型連鎖酒店品牌。據上海錦江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江酒店)發佈的三季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7天系列酒店總數爲2229家,較去年減少97家,另據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7天系列酒店爲2326家,較2017年減少142家。不到兩年的時間內,7天系列酒店共關閉239家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飯店協會公佈的歷年酒店相關數據顯示,在近兩年內,7天連鎖在全國衆多經濟型酒店品牌中關店總數最多。

資料顯示,7天連鎖酒店成立於2005年,創始人鄭南雁擔任CEO,並獲得著名天使投資人何伯權等人的投資。2009年11月,7天連鎖酒店曾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並於2013年從紐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戰略,鄭南雁等人開始組建鉑濤酒店集團。

2015年,中國酒店行業巨頭錦江國際集團出資83億元戰略投資鉑濤集團。投資完成後,錦江國際持有鉑濤81%的股權。2017和2018年,錦江又對鉑濤集團的股份發起收購,目前錦江國際持有鉑濤超過96%的股份。如今,錦江國際坐上全球酒店集團第二把交椅,在規模上僅次於萬豪國際集團。

市場份額被同類酒店擠佔

7天連鎖酒店兩年關店超200家,屢陷“衛生門”的酒店怎麼了?

中國飯店協會聯合盈蝶諮詢發佈的《2019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顯示,截至 2019年1月1日,中國連鎖酒店品牌規模最大的是如家酒店,擁有門店2253家,客房233226間;其次是漢庭酒店,擁有門店2283家,客房220646間;隨後是7天連鎖酒店,擁有門店2326家,客房201432間。

還有這些酒店衛生亂象

火鹼勾兌洗滌劑洗出白牀單

7天連鎖酒店兩年關店超200家,屢陷“衛生門”的酒店怎麼了?

對於注重成本的快捷連鎖酒店來說,鮮有自己的洗衣房來進行牀品、毛巾的洗滌,而是將此項業務外包給第三方進行火鹼洗滌。除了7天、速8、海友、星程、格林豪泰等快捷酒店,火鹼洗滌廠名單中還有4星級的遠洋酒店。

經權威機構測試,北京7天酒店(劉家窯地鐵站店)毛巾、浴巾的PH值達到10左右,已嚴重超出人體所能承受的正常值6.5至7。2014年10月,南京市消協曾聯合商務執法部門對南京市10家快捷酒店紡織品進行質量檢測,結果10家當中9家PH值超標。

新京報記者臥底洗滌廠,發現洗滌廠的機器24小時運轉,員工每天工作也超過12小時,直至將當天收回的布草洗完爲止。洗滌600套布草,一天需用一袋半火鹼,將近40公斤。

7天連鎖酒店兩年關店超200家,屢陷“衛生門”的酒店怎麼了?

洗護用品成本僅有1元錢 牙刷不消毒

出門在外,無論是出差還是旅行,在外衣食住行在所難免,居住在酒店、使用酒店內提供的免費洗漱用品十分常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酒店房間內提供的免費洗護產品,從外觀來看,普遍會因酒店的價格、星級而有所區別,價格高、星級高的酒店往往會提供看起來質量更高、品牌更知名的產品。

然而,在視頻中,網友走訪幾家酒店和供貨商後發現,即使是凱賓斯基、香格里拉這樣的五星級酒店,房間內所提供的洗護用品基本上成本都在幾元錢/瓶,有的甚至不到1元錢/瓶,很多原料雖然是進口的但卻並非通過正規合法渠道取得,其中由不少都是價格非常便宜的劣質品,牙刷更是沒有經過任何消毒程序就被送至各大酒店。

其中,凱賓斯基、香格里拉等五星酒店被“點名”使用劣質勾兌洗護用品和未經消毒的牙刷,有的還出現了歐舒丹等大牌洗護用品“貼牌”的情況。根據視頻介紹,有房價在1000多元/晚的高端酒店,使用的是成本僅有1、2元錢一瓶的勾兌洗髮水,其內容物甚至成本比外包裝還便宜。

7天連鎖酒店兩年關店超200家,屢陷“衛生門”的酒店怎麼了?

萬能抹布:客用毛巾擦拭菸灰缸、洗手盆、馬桶

2019年2月9日,一則被曝光的視頻畫面顯示,一家麗楓酒店門店服務員在打掃衛生時,使用客用毛巾擦拭菸灰缸、洗手盆甚至是馬桶等,水杯只通過吹氣擦拭並無更換,且樓道內成了布草間,與垃圾箱相鄰;在對一家7天酒店門店的視頻暗訪中,畫面顯示該酒店並未覈實客人身份信息,且餐廳消毒櫃內堆滿雜物,服務員只通過熱水手洗餐具。

隨後,在對兩家速8酒店門店的暗訪中,視頻顯示兩家酒店都未對客用產品進行“一客一換” 以及“一客一消毒”,其中一家酒店甚至把客人睡過牀被翻過來,便給下一位客人使用。

2月11日,該媒體再次曝光上海兩家錦江之星酒店的衛生清潔問題。據視頻顯示,上海一家錦江之星酒店牀單至少一個月未清洗,客用毛巾被用來擦拭馬桶和淋浴房地面,且部分毛巾未更換;而在另一家錦江都城酒店,不僅同樣存在客用手帕變成“萬能抹布”的現象,而且還存在酒店布草更換不徹底、電熱水壺內出現毛髮等情況。

網友評論

對於經濟型酒店屢次出現“衛生門”事件,有網友表達不同觀點。

銀城武:換房即可,快捷酒店要求不要太高。

Mo的夏天:所以現在好多人出門都是自己帶牀上用品。

鵝333:無論價格高低,難道乾淨衛生不是住宿行業最起碼的要求嗎?

哀怨虛假組188:衛生工作不到位,不檢查清楚還說在所難免,難道去餐廳喫飯喫到蟑螂也要覺得是在所難免嗎?

此外還有一部分網友表示,連鎖酒店集團應該加強對加盟店的衛生監管。

業內專家認爲,經濟型酒店屢屢出現衛生安全問題,這意味整個集團的經營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此外,在整個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經濟型酒店如果還不注意提高服務質量,會被其他後起之秀的連鎖酒店所淘汰。

央視評五星級酒店衛生亂象:撕開華麗面具 露出骯髒不堪的底色

一問涉事酒店:衛生屢成“最弱一環”,是管不了還是不想管?

從快捷酒店到五星級酒店,從北上廣深到南京福州南昌,酒店因骯髒的衛生問題屢屢被消費者和媒體曝光。我們不禁要問,酒店衛生爲何屢屢上榜?

從道理而言,清潔衛生和安全舒適是酒店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無論哪個星級和市場定位的酒店,都當把客房的“口杯”當做酒店的“口碑”來呵護。然而事與願違,從星級酒店到快捷酒店,髒毛巾擦口杯似乎成了行業慣例,讓人頗感無奈。

此前類似事件發生時,酒店往往把責任推卸到服務員的身上。但作爲服務類行業的酒店,難道真的拿不出切實有效的辦法來管束員工嗎?即便是個別員工的惡劣行爲,酒店難道就沒有責任嗎?是真的沒有辦法還是不願切實投入並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涉事酒店需要給一個明確的答覆。

二問酒店行業:衛生頻上“黑榜”,是個別現象還是行業問題?

近些年,酒店因衛生問題被媒體和消費者頻頻曝光,已經不能用“個別現象”來形容了。在媒體曝光的現象當中,甚至出現了許多不同品牌、不同層級的酒店共通的問題——骯髒的口杯、污穢的毛巾、混亂的清潔程序。只要消費者不在現場,似乎就一切太平。一旦用攝像頭偷拍記錄,現實就會讓人噁心反胃。

據發佈視頻的網友稱,曝光的僅僅是拍攝效果相對清晰、比較有代表性的14家,“事實上酒店衛生亂象的波及面將近100%”。事實上,目前在一部分消費者在潛意識中,已經認爲“天下烏鴉一般黑”。有旅遊達人甚至介紹經驗:到酒店要自帶牀單,口杯和潔具要自己清洗一下。

酒店衛生管理頻上黑榜,究竟是個別現象還是全行業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關係到涉事酒店的品牌形象,更關係到酒店行業的形象。

三問監管部門:行業標準爲何難落實到位?

酒店的衛生問題,並非沒有管理的依據和辦法。1996年,國家就曾經頒佈了強制性GB9663-1996《旅店業衛生標準》。後來針對酒店的食品衛生管理,又出臺了《關於酒店食品衛生的管理規定》。甚至專門針對客房口杯等清潔問題,國家頒佈了《旅業客房杯具洗消操作規程》。但嚴謹的規定難掩現實的尷尬。全行業幾乎沒有嚴格落實。

對頻頻曝出的酒店衛生問題而言,或許我們缺乏的不是標準,而是行動。如何讓行業管理標準落到實處,似乎一直是一個難點和痛點。酒店信誓旦旦地要加強管理,但只要監管人員不在,服務員就會讓衛生程序變成一紙空文。同理,只要媒體沒曝光,監督沒到位,酒店的所謂嚴格管理就會變成一根鬆緊帶。究竟拿什麼切實有效的辦法讓行業標準落到實處,需要大招實招。否則,一次曝光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管理粗放、監督失責、懲處不力的問題不解決,下一次骯髒的口杯暴露在公衆面前,也只會是一個時間問題。

(本文根據中新經緯、央視綜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