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的暴政,羣雄並起,李淵也在太原起兵,而李淵手下的大多數將領都是瓦崗寨的舊人。隨着衆多演義小說和影視作品的流傳,秦瓊(秦叔寶)這個人也逐漸變得家喻戶曉。秦瓊最初與很多人一樣,在隋朝軍隊中任職,爲人很是仗義,頗有俠氣。後來幾度輾轉,秦瓊成爲了李唐帳下一員大將,立下不少戰功,最爲著名的就是將同是名將的尉遲恭降服,令其自願歸順,秦瓊一時聲名顯赫,無人能及。就是這樣的名將,在沙場上喋血半生,卻在開國後少有作爲,甚至不惜裝病,這又是爲什麼呢?

在演義小說中,秦瓊有一個更爲人熟知的名字叫秦叔寶,演義小說以字代名,所以秦叔寶這個名字對後人來說更爲熟悉。秦瓊的籍貫是山東,與宋江倒是同鄉,但是命運截然不同。秦瓊的前半生飄零不定,由於自身出色的才能,先是被隋朝名將來護兒器重,開始青雲直上,後來卻因爲兵敗,加入裴仁基旗下,又隨他投降了瓦崗寨,成爲了李密跟前的紅人。在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後,歸降了王世充,但是王世充此人卻不是什麼正人君子,秦瓊失望之餘,隨衆人投奔了李淵。

縱觀秦瓊的前半生,這樣的經歷並不能說明他是個不忠不義的小人,相反地,他耗盡了40年來尋求明主,好讓自己能夠建功立業,直到他遇見了李淵。李淵一聽秦瓊來投,連忙起身親自相迎,這樣的架勢不亞於曹操倒履相迎。不僅如此,還讓秦瓊自己提條件,承諾有求必應,而秦瓊也並無他話,只是委身一拜,以示歸順,有了秦瓊的加入,此後李淵也如虎添翼。後來的秦瓊就開始大展拳腳,攻打宋金剛、俘虜尉遲恭,還幫助李世民打敗了自己的舊主王世充。秦瓊在唐軍中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的,直到玄武門之變,一切發生了變化。

在李唐開國後,這些武將也開始結束了刀口舔血的日子,但是平靜之下,一輪新的政治博弈也開始了。李淵的幾個兒子各自站隊,形成了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兩大陣營在爭奪李淵的皇位,秦瓊作爲在軍中德高望重的人物,自然也成爲了他們拉攏的對象。但是秦瓊在沙場上征戰半生,早已看透世事,對這樣的權力鬥爭並沒有興趣,也並沒有對誰有所偏向,而是保持中立。而這場兄弟鬩牆之爭,經過了玄武門的洗禮,最終塵埃落定。

但是對秦瓊來說,風波並沒有就此停息。在皇子爭儲的過程中,一般都會拉攏各方勢力來加重自己的籌碼,秦瓊就是一個有力的軍方勢力,畢竟只有文官的支持遠遠沒有武將的兵權來得實在。但是這場競爭,秦瓊偏偏沒有站隊,既沒有偏袒李淵親手選定的太子李建成,對李世民的示好也選擇視而不見。這兩個皇子中,李建成小肚雞腸,秦瓊即便幫他上了位,他也未必是個好皇帝。而李世民雖然頗有賢名,但是再大度,登上皇位終究也會修成帝王心腸,自己如果站錯了隊,總歸是會被仇視的,結局更是難以預料。更何況,當時誰也不知道究竟哪位皇子會繼承皇位,若是文官站錯隊尚可挽救,但是武將的命運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在李世民即位後,秦瓊就開始了他長達12年的裝病生涯,李世民曾經半開玩笑地問道,秦將軍怎麼總是生病呢?秦瓊則答道:“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他的一生經歷了數百次陣前殺敵,身上早已傷痕累累,損耗的血都足以再塑一個秦瓊,又豈能不生病。相較於尉遲恭、李勣這些李世民奪位的功臣,秦瓊雖然並沒有站在李建成那一邊,卻也沒有爲李世民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在李世民上位後,才選擇了稱病不朝。

秦瓊長期稱病,李世民總要有所表示,就派了宮中的太醫去爲秦瓊診治。在太醫診斷期間,秦瓊連連咳嗽,太醫將帶來的藥吩咐秦瓊之子秦懷道去煎煮。太醫前腳剛走,秦瓊就讓兒子把藥倒了。倒不是懷疑李世民對自己存有殺心,會藉此下毒手,而是因爲自己並不是真的疾病纏身,隨便喫藥反而會損害健康。但是在李世民即位的第12年,秦瓊的裝病生涯也走到盡頭了。秦瓊裝了那麼多年的病,沒想到就真的把病魔引來了,很快就撒手人寰了。

在秦瓊逝世的第5年,李世民把秦瓊的畫像掛到了專爲供奉功臣而建造的凌煙閣,在這24功臣中,秦瓊僅排在末位。對李世民而言,秦瓊是大唐江山的開國元勳,爲自己的父親李淵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秦瓊卻沒有真正爲李世民奪位做出什麼貢獻,更是在李世民即位後一味稱病,在李世民眼中,自然也比不上其他人。

事實上,李世民的想法不無道理。秦瓊的一生是忠於李唐江山的,更是忠於唐高祖李淵。秦瓊的封賞與爵位也都是李淵賦予的,滿身榮耀都與李世民干係不大。秦瓊打下的江山是交在了李淵手裏,李世民得來的不過是從李淵那裏繼承而來,與秦瓊並沒有直接關聯。在李世民看來,秦瓊不過是一個前朝舊臣,既然沒有爲他所用,又沒有謀逆之心,留下他更是能彰顯自己善待元老,不忘開國功勳的美名,何樂而不爲?所以對秦瓊,李世民也沒有痛下殺手的必要。

而秦瓊半生戎馬換來了榮譽與地位,即便自己後半生沒有什麼貢獻,但是也沒有什麼過錯,他就可以一直享有這樣的待遇。但是朝堂之上,開國功勳成了一個閒人,還是會爲人所詬病的,而李世民雖然是個聖明之君,胸中裝的終究是帝王心術,對自己未必就沒有成見。所以,秦瓊裝病反而會讓自己的處境更爲安全,不失爲一個明智的選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