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白居易,大多數的人都可能讀過他的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因此被衆人熟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縱觀白居易一生,去過不少地方,單單安徽北部的宿州就呆過二十多年。


而今天小水說的安徽這處小景點,就是因爲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建。外地人想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蹟,不遠千里慕名而來,但卻很難找到這處景點,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安徽這處景點名不見經傳,就連網上能搜到的信息也少,它坐落於安徽省宿州市北部的符離鎮境內,因爲白居易曾在這裏讀書而出名,這處景點就是東林草堂!


唐德宗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當時只有11歲的白居易爲了躲避戰亂,跟隨自己的父親白季庚遷往符離居住。當時白季庚任徐州別駕,他的族兄任符離主簿,而宿州符離和徐州非常近,所以白季庚把家搬到符離東林草堂居住。

唐貞元三年,即公元787年,白居易在16歲寫下了,名揚天下的詩《賦得古原草送別》,其中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成爲千古絕唱。而詩中的“離離原上草”,就是指的符離古原。


小水將原詩抄錄如下:“

後來也是因爲這首詩,他去長安應科舉求功名纔有了結果。他當時去長安求功名,拜謁當時的名士顧況,並將自己的詩文獻上去,以求獎譽。


起初顧況看不起白居易,看到他的名字有“居易”,心想長安城大,但也不是誰想住就住的,沒那麼容易。所以顧況故意說白居易“米價方貴,居亦弗易。”,藉此來說擠兌白居易。

但是顧況看到白居易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大爲驚奇,特別是“野火燒不盡”二句更是讓他喜出望外,當時就說:“道得個語,居亦易矣。”意思是,白居易有這樣的才學,有這樣好的詩,在長安城站住腳跟並不難。因此爲白居易播揚聲譽,白居易的好名聲就此傳開,爲他日後進入仕途鋪平了道路!


雖然後來白居易沒有再回過符離,但是他曾在這裏一住就是22年,而且青年時代都是在符離的東林草堂度過的,所以後來人沒有忘記他。宿州市三中附近的樂天園也是爲了紀念白居易而特地建造,如今成了老人們休閒和放鬆的樂園。

而除了讀書的故事,在東林草堂,他還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他對女友嬋娟子(即湘靈)懷有極深厚的戀情,也寫了爲她寫出了“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的詩句,可謂用情至深。

今人想追憶當年的白居易,特別是研究白居易的作家、詩人,自然想要來看看他當年生活過的地方。但是外地遊客慕名而來,總是敗興而歸,因爲壓根就找不到東林草堂所在。


有位自駕遊的朋友跟小水說過,他當時開車自駕按着導航一直到了符離鎮鎮中心附近,但是卻一直找不到東林草堂的遺址。問了符離街上的人,知道白居易的人多,但聽說東林草堂的人少,很多人都失望離去。在得到了我的指點後,才順利抵達東林草堂所在。

其實,符離白居易故居東林草堂並不難找,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其真實所在。東林草堂位於宿州市以北的符離鎮,但具體地點卻是在古符離東北濉河南岸(濉河與斜河交匯三角洲)的一個村裏。這個村子在唐朝的時候叫毓村,現在稱東菜園。


如果你來到古符離附近,找當地上了年紀的人打聽東菜園,可能會找到東林草堂。東菜園村早已沒了居民,因爲該村早就因爲修鐵路搬遷到了其他地方,所以東林草堂附近沒有什麼人家,這也是爲何外地遊客找不到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前有人在東林草堂建立了白公祠來紀念白居易,但是後來被毀壞,現在剩下的只有東林草堂的遺址。當然,肯定是後人重建的,唐時的東林草堂早就不知道消逝在了何方。


想來這裏旅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乘坐市裏的觀光車,在新汴河景區的最後一站,那就是東林草堂了。不過,遊客也要注意開放時間,是在早上的九點到下午的六點。平時東林草堂那邊是沒有人的,也比較冷清,臨水傍河,一個人的時候儘量不要來遊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