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堂子胡同和石虎胡同之间,有一座规模庞大且历史悠久的宅院。三百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位地位尊崇的清朝公主的府邸,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富丽堂皇、奢华至极,时不时也会有宾客上门,来往交际。

然而,伴随着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的爆发,一夜之间,这座名满京城的公主府,成为了人人谈之色变的“是非之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府中的人被一个个押赴刑场、明正典刑,只留得公主在府中独自悲伤,其也最终伴随着忧郁与寂落离开了人世。

或许是当年的公主太过于伤感,以至于直到在公主去世很多年后,附近的人声称仍能听到“幽怨的吟诗声”,这也使得这座曾经繁华的公主府,就此成为了许多老北京人口中的“凶宅”与“鬼宅”。

这位命途多舛,让人倍感怜惜的公主,就是历史上皇太极的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阿吉格,而她的另外一个称谓则更加的为人所熟知,这便是“建宁公主”。


纵观建宁公主的一生,可以将此评价为是被政治博弈“毁掉”的一生。

为了皇权统治的稳定,她牺牲掉了自己的一生的幸福,被指婚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吴三桂起兵反叛,她却在几乎是“一脸茫然”的情况下的,失去了丈夫和所有的孩子,从而失去了一切;而随后的二十多年,她不仅要要忍受着失去亲人的伤感,更是要独自承担着内心的巨大煎熬,直到其生命走到尽头。

然而,这却也是她作为皇家女儿,一生终究无法逃避的“命运”。


下嫁吴应熊,建宁公主就此成为政治博弈的“棋子”与“工具”。

建宁公主生于清崇德六年,是皇太极的十四女,同时也是皇太极年龄最小的女儿。

当时,正处于“满蒙联姻”最为鼎盛的时期,皇太极本人的五宫后妃全部来自于蒙古部落,满洲的其他权贵也纷纷迎娶了出身于蒙古的福晋,与此同时,皇太极此前所生的十三个女儿,无一例外的全部嫁给了蒙古部落的首领或者是部落贵族。当然,除了满蒙之间的结盟联姻外,当时满洲八旗与汉族官员、将领之前的旗内联姻也是非常普遍。

可以说,在后金时期以及清朝初年,“联姻”成为了维护统治集团内部团结以及争取内外部同盟力量最为重要的方式与手段。


而在清朝入关后,这一举措则是得到了延续与发扬,特别是在对待吴三桂这些手握重兵的汉族降将上,政治联姻成为了朝廷“恩威并施”的重要举措。

清顺治元年,原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的阵前投降清朝,不仅是开关献城,成为清军入关的重要“带路党”,并且在之后剿灭李自成,攻灭南明小朝廷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对于吴三桂,清朝并不放心,早在顺治五年的时候,就以留京任职的方式,把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摁在了北京,将其作为“人质”以牵制吴三桂。

到了顺治十年,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吴应熊迎娶了此时年仅十二岁的建宁公主为妻,而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的“高明”。

首先,此前对于吴应熊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的单纯“扣押”,将其作为“人质”的意图太过于明显,而让吴应熊迎娶建宁公主,则是为将其控制在北京找到了一个极富“合法性”的理由与借口。毕竟,此举是将吴应熊抬至了“额附”的位置,进而让朝廷有了舆论上的优势,也平息一定的反对之声。

其次,让吴应熊迎娶建宁公主,可以说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将朝廷与吴三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利益的绑定,进而实现对于吴三桂的拉拢,使得其能够继续为清朝效忠,率兵攻打南明朝廷,而再无其他想法。

再次,将吴应熊招为额附,实际上也是对于投降而来的汉族官员以及汉族将领的莫大鼓舞,进而使得朝廷在安抚降官降将的同时,进一步稳固了新兴政权的政治统治根基,可谓是一手极为漂亮的怀柔之举。


而事实上,不仅仅是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迎娶了建宁公主,早在“吴桥兵变”时期投降而来的“三顺王”,也得到了同样的“待遇”。

接替耿仲明继任靖南王爵位的耿继茂,他的三个儿子都成为了额附。其中长子耿精忠,迎娶肃亲王豪格之女,被封和硕额附;次子耿昭忠,迎娶贝子苏布图之女,被封多罗额驸,后又晋封和硕额驸;三子耿聚忠,迎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也成为了和硕额附。

至于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则也迎娶了承泽裕亲王硕塞之女和硕和顺公主,成为了和硕额驸。

可以说,通过这一系列的联姻,朝廷很好的控制了这些统兵的汉族降将,让其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同时,也就此有了所谓的后顾之忧,而这对于清朝朝廷与“三藩”之间的关系,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三藩之乱”的爆发,让建宁公主见识到了皇权统治的残酷与无情。

建宁公主下嫁吴应熊,按照传统的观点,都会认为其是在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为国家和王朝的利益服务,但实际上,建宁公主的“幸福”并没有被牺牲掉,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她的确收获了“幸福”。

一来,尽管她与吴应熊是政治联姻,但是二人夫妻恩爱,感情非常深厚,婚后育有一众儿女,此时的她是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二来,伴随着吴三桂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彻底荡平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并且亲手绞死了永历皇帝朱由榔,吴三桂被加封为平西亲王,并且获得是开藩设府、世守云贵的资格。在吴三桂不断被晋封的过程中,吴应熊也是被朝廷一再加封,直至挂正一品的少傅兼太子太傅衔,而为了与吴应熊的官阶与地位相匹配,原本庶出的建宁公主,也一再被加封,所享受的朝廷礼仪与恩赏也丰厚了许多。


然而,伴随着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的爆发,所有的一切全都破灭了。

早在吴三桂正式反叛之前,就曾安排亲信前往京城,意图接儿子吴应熊以及他的孙子们南下,遭到了吴应熊的拒绝。随后,这名亲信便秘密带着吴应熊之子吴世璠南下,回到了昆明。吴三桂眼见自己的孙子到来,是欣喜若狂,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就此起兵反叛。

此时的吴三桂,可以说不仅是已然将自己的这位公主儿媳之置于度外,就连自己的儿子吴应熊以及其他一众孙子们,也选择了将其放弃,义无反顾的起兵反清。


就这样,吴三桂的反叛,为吴应熊与建宁公主全家带来的灭顶之灾。

吴应熊直接被康熙皇帝拿下,并且在吴三桂起兵的第二年,即康熙十三年,被下旨绞死,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吴应熊与建宁公主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吴世霖,建宁公主本人以及其他家眷,尽皆被幽禁与府上。


然而,康熙皇帝对于吴三桂的报复还没有就此结束。康熙二十年,在清军攻克昆明,“三藩之乱”彻底被平息之际,康熙皇帝再一次下旨:

“二幼孙缢杀,诸庶孙斩首弃市。”

于是乎,建宁公主的全家,包括自己的丈夫,自己所生的儿子,以及府上其他庶出的吴应熊之子,皆尽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屠戮,曾经热闹的公主府,也只留下了建宁公主一人,直至康熙四十三年,建宁公主在孤独中去世。

而在她去世后,整个丧仪的规格与级别,也并没有完全按照和硕公主应有的“待遇”进行,可见康熙皇帝本人尽管对她的境遇有着一丝同情,但是终归还是因为其对于吴三桂的“恨屋及乌”,进而带有了强烈的愤恨与不满,这也更加让人感受的是皇权统治下的残酷与无情。


建宁公主的“悲剧”,在清朝历史上并非“个案”。

纵观清朝的历史,如建宁公主一样,被当作政治统治的“工具”与“棋子”,执行政治联姻“任务”的皇家女儿并不在少数,而她们当中,以悲惨结局收场的,更是比比皆是。

除了建宁公主,嫁给耿精忠的豪格之女,也因为耿精忠在“三藩之乱”后被康熙下旨凌迟处死,其也只能在孤苦中度过余生。

与之相对应的,努尔哈赤的两位女儿,穆库什公主与莽古济公主,则是典型的“婚姻不幸福”。

努尔哈赤的第四女穆库什公主,先是因为女真部落间联姻,被嫁到了乌拉部。随后又被努尔哈赤以维系建州女真统治阶级内部团结的理由,嫁给了长她许多的“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在额亦都死后,努尔哈赤又让额亦都的儿子图尔格迎娶了穆库什。而穆库什始终与图尔格的感情不佳,最终也只能以离婚分居,孤独终老的结局收场。

至于努尔哈赤的第三女莽古济,结局则是更为悲惨。她先是在努尔哈赤的安排下,嫁给了哈达部的吴尔古代,之后又被皇太极逼着嫁给了蒙古部落贝勒琐诺木杜凌。而这个琐诺木杜凌,不仅与莽古济夫妻感情极为不和,甚至还与冷增机等人协同告发莽古济谋反,进而使得本就想除掉莽古济以控制正蓝旗的皇太极对自己的这位亲姐姐痛下杀手,将其处以了凌迟极刑。

由此可见,这两位努尔哈赤的女儿,无一例外,全部沦为“婚姻不幸”的牺牲品。


而实际上,这些皇家的女儿们,不仅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幸福,同时是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因为在皇权面前,他们只有“付出”的义务,却没有任何“索取”的权力,如果当朝廷的需求与政治统治的需要发生了转变,他们会被毫不犹豫的抛弃,这是皇权统治的无情与残酷的体现,同时尽显了身为皇家女儿们的无助与无奈。


一部《鹿鼎记》,让建宁公主为人所熟知,其乖张的性格与敢爱敢恨的行事风格,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特别是她勇于反抗政治婚姻的安排,进而追寻自己梦想爱情的乐观精神,也得到了广为的称赞与认可,而她本人也算是收获到了想要的幸福。

然而,这仅仅是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演绎,历史上的建宁公主的经历与结局,确是另外的一番光景。

面对指婚下嫁吴应熊,她没有反对的权力;面对自己公公吴三桂的反叛,她没有阻止的能力;而面对康熙皇帝对其家人的屠戮,她则是更加的无能为力。最终她也只能在孤苦伶仃与悲伤叹惋中,结束自己的人生。


她所在的建宁公主府,见证了其家庭的兴旺,也见证突遭变故的前后始末。而存留在府上的所谓的“幽怨之声”,或许是在尽显建宁公主内心孤独与寂寥的真实写照的同时,也在对“无情最是帝王家”进行着愤恨与控诉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