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流傳下來一個詞語“半斤八兩”,這也是我們現代人普遍熟知一個詞語,而古人爲什麼這樣說,其實也是有歷史文化根源的,戰國末期,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由於當時六國各地度量衡均不一致,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全國的經濟發展和正常的社會秩序,於是,丞相李斯建議秦始皇在全國廢除古老的六國舊制,重新確立新制度,將過去的度量衡從混亂狀態下給抽離出來,重新在全國推行。而古代筷子的標準長度之所以被規定爲七寸六分,代表一個人有着七情六慾,也預示着人與動物有着本質的不同。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歲月,造就了無數的優秀文化,更是有無數的古人先輩留下數不盡的文化知識,讓現代人一直都是琢磨不透。古人先輩們的智慧,既有莊周逍遙自在的廣闊胸襟,又有文人墨客“和而不同”的處世之道,古人先輩們的智慧,一直都藏於世間萬物之間,如果我們細細品來,我們身邊的一切皆是人情學問。在《韓非子·說林上》上記載: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那麼,如今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可知我們的老祖宗爲何規定16兩爲1斤?又爲何筷子的長度要是7寸6分?老祖宗的智慧,我們瞭解多少?
古人流傳下來一個詞語“半斤八兩”,這也是我們現代人普遍熟知一個詞語,而古人爲什麼這樣說,其實也是有歷史文化根源的,戰國末期,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由於當時六國各地度量衡均不一致,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全國的經濟發展和正常的社會秩序,於是,丞相李斯建議秦始皇在全國廢除古老的六國舊制,重新確立新制度,將過去的度量衡從混亂狀態下給抽離出來,重新在全國推行。秦始皇也覺得十分有理,經過與大臣們的商討,便規定了斤兩的十六進位制。但是,秦始皇爲什麼不將斤兩規定爲容易計算的十進位制?而一定要選擇數字爲“十六”?
其實這個原因還和古代天文有關,古代的天文學家曾經夜觀天象,他們將肉眼所觀察到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旁邊的福、祿、壽三星,正好確立爲十六星,然後將天文應用到度量衡上。而其中北斗七星主亡、而南斗六星是主生,福、祿、壽三星分別又主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壽。古人們普遍迷信,堅信天上的星宿也對應一個人的時運禍福,也就是所謂的“人在做,天在看”。也正是因爲古人這樣規定,同時把一種鬼神說法加入其中,用於限制那些做生意的人,做生意不能缺斤少兩,若缺一兩,福星減福;缺二兩,祿星減祿;缺三兩,壽星減壽。在傳統鬼神的觀念之下,那些樸實的勞動人民們,都不敢做昧良心的事,也正是這樣的規定,讓當時的社會風氣大有改變。
而古代筷子的標準長度之所以被規定爲七寸六分,代表一個人有着七情六慾,也預示着人與動物有着本質的不同。據民間傳說所言,當年大禹出去治水,時常會露宿野外,餓了只能打一些野味烤着喫,可是烤熟的食物十分的燙,根本就無法用手直接去抓,於是大禹便順手摺下了兩根樹枝,將滾燙的獸肉夾起來喫,於是最早的筷子便誕生了。
可是,大禹發明筷子的傳說並沒有歷史的依據,所以不能算數。目前,可以考察的筷子的具體出現時間尚不確定,但是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禮記·曲禮上》上記載:羹之有菜者用梜。在先秦時期,筷子被稱爲“梜”,到了漢代時又改稱爲“箸”,《急救篇》曰:箸,一名梜,所以夾食也。一直到明朝,筷子這個名字才被確定。
老祖宗在當時都喜歡稱“一雙”筷子,而不是直接叫“兩根”筷子,這又是爲什麼?其實這裏面,也隱藏着太極陰陽的一個理念,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中含二,合二爲一。此外,筷子在使用的時候,也十分講究配合協調,一根動,另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牢穩;兩根都動,或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食物,其中既包含中國古代的陰陽原理,又包括力學中的槓桿原理,老祖宗的智慧向來都是無窮的,而我們身爲中華民族的應該感到驕傲。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