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唐高宗赐给张公艺两个梨,命他分给全家九百人吃,看张公艺会有什么样的妙招。张公艺没有说话,而是先在纸上写下了一百个"忍"字,随后向唐高宗解释说:"九百人住在一起,每天事务繁多,出错是在所难免的,但大家都能相互体谅,求同存异。

在民间,有这么一个说法:玉帝原本是个凡间的普通人,但他性格谦让,能忍百事,人们十分敬佩他,于是称呼他为"张百忍"。不过,这只是个流传于民间的传说罢了。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张氏家族确实有个"百忍堂"。
唐朝时,在郓州有一个名叫张公艺的老寿星。他出生于公元577年,也就是北齐年间,历北齐、北周、隋朝,一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去世,享年99岁。
众所周知,古代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跟现代相差甚远,如此高寿的张公艺在其他人眼中,就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而更让人们佩服的是,张家九代同居,一共九百人生活在一起,却十分和睦,相亲相爱,不曾发生过口角、吵闹之事,全家上下一团和气,和睦团结。
一提起张家,没有一个人不称赞的。不是夸张公艺管理有方,就是夸张家人谦和高尚。于是,张公艺的美名渐渐远扬,就连唐高宗李治都听说了。唐高宗得知此事后心里一直很纳闷:国家法律森严,可依然有人犯法,一个九百多人的大家庭,张公艺是怎么管理得这么好的?就连皇家,衣食无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按理来说,应该都是通情明礼之人,可还是合不到一块。
比如说,唐高宗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就为了皇位,做出了残杀兄弟之事。而皇族中,为了权力兄弟反目、父子相争之事一直屡见不鲜,张公艺到底是用了什么办法,让张家如此和睦相敬的。这个疑问一直在唐高宗脑中挥之不去。
公元665年,唐高宗和武皇后一同去泰山封禅,期间特意到古贤村去询访张公艺,想亲眼看看张家的情况。得知唐高宗的来意后,张公艺便带着他参观了张家。唐高宗问张公艺,九百多人是如何做到一起吃饭的?张公艺答道:"吃饭的时候会以击鼓为令,长辈在上座,晚辈在下座,儿童另有桌席,人齐开饭,谦恭仁和,和睦用餐。
更让人吃惊的是,就连张家的家畜也和别家的不一样。张家一共养了一百只狗,这些狗吃饭的时候也是秩序井然,不争不抢。当听到铜锣响起起,狗便聚集到一起,先到的狗不会先吃饭,而是等一百只狗都到了,才会一起进食。唐高宗看后连连称奇,但他还想再考验一下张公艺。
于是唐高宗赐给张公艺两个梨,命他分给全家九百人吃,看张公艺会有什么样的妙招。张公艺从容地接过两个梨,放入石臼内,将梨碾碎,然后在缸中加入水,接着击鼓召集大家,每人用小汤匙饮一口梨水。唐高宗看后十分钦佩,临行前,特意向张公艺请教治家方法。
张公艺没有说话,而是先在纸上写下了一百个"忍"字,随后向唐高宗解释说:"九百人住在一起,每天事务繁多,出错是在所难免的,但大家都能相互体谅,求同存异。不计较个人得失,谦和忍让每个人都以仁德修身,这样才能父慈子孝,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听了张公艺的这番话,唐高宗不由感动落泪,亲手写下"百忍义门"四字赐给张家,并修建了一座"百忍义门"。数年后,张公艺去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贤人,筹资修建了"百忍堂"。自此,张家声望大振,至今依然广为流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