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痛:耳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症。引起耳痛的原因較多,就耳朵本身的病變而言,一般有以下幾種:外耳道炎 當耳內不適、發癢時,有人喜歡用指甲、髮夾、毛線針、短木棒、火柴桿等在耳內盲目掏挖。如果挖得過猛或被人碰撞時,很容易將耳道皮膚戳破,引起皮膚感染髮炎。此病不僅有耳痛,而且還可能伴有出血。

耳道疼痛:或耳道皮膚較長時間受到水的浸漬,皮膚表面抵抗力減弱時,容易發生耳道癤腫。癤腫會逐漸腫脹、化膿,將耳道堵塞,引起逐漸加重的疼痛。在癤腫成熟破潰或手術切開引流後,耳痛就會明顯減輕。

急性中耳炎: 在中耳腔內發生細菌性化膿性感染時,膿液不斷增多,並直接壓迫對疼痛敏感的鼓膜時,會引起耳內陣陣疼痛,可以隨着脈搏跳動而呈現搏動性疼痛。發生在半夜的中耳炎耳痛,常使人難以入睡。在中耳腔內膿液增多、壓力增高時,膿液可使鼓膜破潰、穿孔,膿液大量流出耳道,耳痛將會減輕。

耳神經痛: 耳朵四周神經較多,在受到過強過久的噪聲或不明原因的刺激時會出現陣陣耳痛。此種疼痛不重,人們能夠忍受,檢查耳朵卻無病變。

耳腫瘤: 當耳道或中耳腔內長有惡性癌腫時,隨着病情的發展,癌腫向周圍組織浸潤,除了會出現耳道流血和聽力下降等病症以外,還會有程度不同的耳痛。儘管耳腫瘤的發病率較低,還是應提高警惕。

耳皰疹: 這同病毒感染有關。在耳廓 (俗稱“耳朵皮”) 上比較多見,所引起的耳痛似針刺或燒灼樣,令人十分難受。少數人還可伴有面神經癱瘓、聽力減退、噁心、嘔吐等症狀。耳耵聹耵聹又稱“耳屎”、“耳垢”,由耳道皮膚下的耵聹腺所分泌。當耵聹不容易排出耳道而積聚時,可堵塞耳道,聽力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旦耳道內進水,堵滿耳道的耵聹受到水的浸漬,會發生膨脹,緊緊地壓迫耳道皮膚,於是就產生劇烈的耳痛。

文章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