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方十七‘用前五方,法用桂枝湯’。

這一段經文的要點是;脈浮或者脈浮數者,可用麻黃湯。着重地突出了脈象在診斷中的重要作用。

脈博的浮淺是表示着體表皮膚有外邪外束,可以用發汗的方法來祛邪,適合用麻黃湯。

經文中有脈無證,這就要求我們在臨牀上注意鑑別。如果脈浮緊則是提示這是太陽傷寒表實證,是可以用麻黃湯進行治療。

如果脈浮緩,那就提示這是太陽中風表虛證則應該使用桂枝湯進行治療。

如果出現了其他的兼夾脈,不論如何變化,總是要以脈博的全部特點作爲診斷的依據。這其中就包括了脈動的頻率,脈博的力度,脈位的深淺,脈形的粗細,脈勢的鬆緊,脈運的順阻等等要素。在這一段經文中所說的‘宜麻黃湯’就是暗含着酌情使用的意思。

如果您對中醫草藥感興趣,加《認識是寶》私信,我們可以發電子中醫書100本給您!

《認識是寶>>正在徵集劉寄奴圖片和視頻,歡迎投稿。請看這裏;中國風動漫本草故事:劉寄奴每天來這裏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歡迎關注,收藏,轉發,評論!

本文由”認識是寶”賬號發佈,2018年11月9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