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方三十一,芍藥,甘草,炙,各三兩,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

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說;發汗後自汗出等症狀仍未消除,患者反而出現了怕泠的現象,這是陽氣虛弱的緣故,最好是用芍藥甘草附子湯進行治療。

‘方後’以上的三味藥,加水1000毫升,煮好取300毫升,濾去藥渣,一天服三次。

這裏的要點是講汗後轉虛的證治,陰陽兩虛以陽虛爲主。這裏講的發汗後不解不是表證不解而是病沒有得到徹底解除。因爲衛陽虛,所以反惡寒。

注意事項;太陽病應該發汗,發汗是爲了解除表證,發了汗後,表證悉去而惡寒反甚,這裏的着眼點就是一個‘虛’字。因爲汗後傷津,津爲氣所生,傷津即傷氣,傷氣即傷陽,傷陽即傷衛,又過汗則傷血,傷血即傷陰,傷陰即傷營,營衛俱傷,陰陽兩虛。

病案;

章xx,男,30歲,1976年,10月,24日。右下肢痛引起腰部痛有年餘。因去年外出遠行途中,夜宿野外被雨淋受冷後,繼之發熱不能行走,經休息五,六天好轉才歸。自此以後每逢寒涼勞累則病。生產隊爲了照顧其身體,叫其守看水庫,由於所居房屋系架於水面之上,久居這寒溼之地後,又使下肢疼痛加重,尤以髖至夕爲甚。近半月已不能行走。觀其面色㿠白,舌苔簿白,六脈沉細,右坐骨神經第一,第二點有明顯壓痛,隨與芍藥甘草附子湯和當歸四逆湯加味;芍藥18克,炙甘草6克,附子18克,當歸10克,桂枝10克,細辛5克,木通3克,臺烏藥24克,藿香10克,大棗4枚,虎杖30克。服三劑後下肢疼痛減輕,又將上方附子增至22克,又服三劑,不用手杖也可以行走,又服六劑愈。

如果您對中醫草藥感興趣,加《認識是寶》私信,我們可以發電子中醫書100本給您!

《認識是寶>>正在徵集劉寄奴圖片和視頻,歡迎投稿。

請看這裏;您聽過這味神奇的植物《劉寄奴》的的傳奇嗎?一起來認識下!

每天來這裏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歡迎關注,收藏,轉發,評論!

本文由”認識是寶”賬號發佈,2018年11月26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