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始皇遺詔傳位給扶蘇,趙高卻聯合李斯密謀篡改遺詔,擁護胡亥繼位。始皇南巡中途病重,扶蘇不在身旁,跟隨在身邊的是胡亥、趙高、李斯,而胡亥跟隨趙高學習法令,趙高更加支持胡亥。

以往關於胡亥繼位的說法,大多是從司馬遷的《史記》中得來的。《史記》將胡亥描繪成篡改遺詔、殘害手足的荒淫之君;但近來《清華簡系年》問世,顛覆了已往的記載。
秦始皇 司馬遷在《史記》中講到秦始皇看重的是長公子扶蘇,但由於扶蘇反對始皇焚書坑儒,被始皇調往邊疆和蒙恬戍守邊疆。始皇南巡中途病重,扶蘇不在身旁,跟隨在身邊的是胡亥、趙高、李斯,而胡亥跟隨趙高學習法令,趙高更加支持胡亥。始皇遺詔傳位給扶蘇,趙高卻聯合李斯密謀篡改遺詔,擁護胡亥繼位。之後假傳詔令給扶蘇,說是始皇傳令胡亥繼位,勒令扶蘇自殺,儘管蒙恬萬般勸說,扶蘇還是被逼自殺了,蒙恬也被他們害死。在《陳涉世家》中,司馬遷也借陳勝之口講出胡亥得位不正,“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可見司馬遷認爲真正的繼承者是扶蘇。
扶蘇 然後,近些年《清華簡系年》問世後,塵封已久的問題又引起爭議。在《清華簡系年》中記載:“昔者,秦王趙正出遊天下,環(還)至白(柏)人而病,病篤,喟然流涕長大(嘆)息,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謀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窘)羣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爲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兄父骨(扶蘇)、中尉恬、大赦罪人……”所以,當時胡亥繼承皇位是得到始皇認可的,始皇也是出於避免大臣謀逆的考慮讓胡亥繼位。胡亥是篡位的說法值得質疑,同時也需要更多的史料來佐證。
胡亥 那麼,始皇帝喜歡胡亥嗎? 扶蘇是長子,自然受到了始皇的重視,其名來源於《山有扶蘇》,可見始皇對其喜愛。讓扶蘇去戍守邊疆,按照蒙恬的說法,也許是始皇對其進行磨練,況且始皇臨終前有考慮到扶蘇繼位。司馬遷評價扶蘇:“爲人仁”、“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給予了很高的期望。胡亥是始皇幼子,年少在大臣們上朝時,把大臣的鞋子都弄亂了,可見其貪玩。始皇南巡時,胡亥請求始皇將其帶上,始皇也答應了,看來始皇並非厭惡小兒子。但作爲君主來看,明顯扶蘇比胡亥更合適,況且,胡亥殘殺手足和忠良是真,難免被人詬病,也許這也是後世懷疑胡亥得位不正的原因吧。
趙高 等到胡亥登上皇位,殘害手足、信任奸臣,壓榨民衆,只在位四年就覆滅了。秦朝千秋萬世的功名斷送在二世,時爲惋惜嘆息。胡亥沒有好的名聲也在意料之中。司馬遷撰寫《史記》在漢武帝時期,收集史料過程中少不了民間傳說;《清華簡系年》中將秦始皇稱爲“秦王”,可見也有可能並非官方記載,很有可能是六國遺民的記述。但對該問題的爭議也反映出史料真僞的考辨問題。秦朝傳二世而亡,始皇苛政、焚書坑儒,對書籍的傷害很大;項羽焚燒阿房宮更是斷送了許多上古書籍,所以對後世來講對史實的研究更加困難了。以往歷史大多參考司馬遷的《史記》,但在考古發現增多過程中《史記》也引起爭論。
李斯 無論胡亥是否真的篡位了,無論始皇是否喜愛他,人們對他的功過自有判斷;受蠱惑也好,能力不足也罷,終究是斷送了秦的百年家業!正如司馬遷的感嘆:“始皇既歿,胡亥極愚,酈山未畢,復作阿房,以遂前策。雲‘凡所爲貴有天下者,肆意極欲,大臣至欲罷先君所爲’。誅斯、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不威不伐惡,不篤不虛亡,距之不得留,殘虐以促期,雖居形便之國,猶不得存。”

2020年4月25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