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殲—15從空中俯衝急下,瞬間降速至0,穩穩停在航母“遼寧艦”上——2012年11月24日,中國首批艦載機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訓練,圓了幾代航空人讓戰機從陸地跨向海洋的夢想。羅陽,這位艦載機研製現場總指揮、中航工業沈飛公司董事長,突發心梗,以身殉職,年僅51歲。

才見虹霓君已逝,英雄謝幕海天間。 “遼寧艦”成爲羅陽一生戰鬥的最後陣地,殲—15成爲他航空報國的最後見證。 殲—15從空中俯衝急下,瞬間降速至0,穩穩停在航母“遼寧艦”上——2012年11月24日,中國首批艦載機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訓練,圓了幾代航空人讓戰機從陸地跨向海洋的夢想。 一天之後,“遼寧艦”返航。羅陽,這位艦載機研製現場總指揮、中航工業沈飛公司董事長,突發心梗,以身殉職,年僅51歲。 正當壯年的生命,默默堅守的足跡,慷慨獻身的悲壯,無數人爲他落淚,被他感動。他所蘊含的正能量,在現實和虛擬空間被反覆傳遞。他所承載的精神,與航母、艦載機一起,激發着人們的愛國之情。 綻放的瞬間,轟然倒下。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羅陽還會選擇幹航空嗎?“當然會”“一定會”——他的家人、朋友、同事,無不這樣回答。他們是瞭解他的。 他出生於軍人家庭,長在部隊大院。“報國”“忠誠”“奉獻”,他早早融入這樣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報考名氣更大的院校,但最終在志願欄裏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名字。 1982年,羅陽畢業分配到中航工業瀋陽所第九設計室。沒過多久,趕上殲—8Ⅱ研製,他被吸收到設計團隊,從事座艙蓋研發。鑽到地下室裏,他一干就是好幾個月。設計出圖後,要到沈飛跟產。那時沒有汽車,自行車也湊不齊,他和同事們每天早晨列隊跑步十幾里路到沈飛。他對原瀋陽所所長劉春義說,“我真幸運,剛來就能參與這麼重要的任務。” 夢想讓他堅守。 幹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貧,是沒事幹。航空工業曾有過近10年的低谷期,幾年等不來一個新型號,沒有幾項新任務。爲了給員工發工資,軍工企業去生產洗衣機、塑鋼窗、蒸鍋、菜刀。那段日子,很多人離開了。羅陽工作的瀋陽所,1977、1978級的大學畢業生流失了2/3還多。 他留了下來。拿着每月幾十元的工資,默默積蓄着力量。那幾年,他常和大學同學、現任沈飛副總經理祁建新互相打氣,“一個國家經濟強大了,必須有強大的國防來保衛經濟發展的成果,咱們肯定會有用武之地”。 夢想更讓他投入。 經歷長長的等待,當擔子忽然壓上來時,不難想象他有多興奮。他如飢似渴地投入到型號任務中。2002年,他調至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數個重點型號同時研製,他一天比一天忙。劉春義住在他家後排樓上,看到他回家越來越晚,問他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狠、壓力太大。他說,“研製新裝備樂趣無窮,任務再多也開心。” 10年間,他在沈飛擔任了多個重點型號的研製現場總指揮,他和班子成員一道,帶領沈飛實現了殲擊機從二代機到四代機的跨越,年營業收入從20億元增加到120億元。 生前最後一次與家人通話,他說:“我的任務完成了,我很欣慰。” “羅陽,你太累了。”2012年11月25日,分別17天后,妻子王希利終於在搶救室見到了丈夫,只是他的心臟早已停止了跳動。 羅陽真的太累了。 這是他最後的行程——2012年11月17日22時,參加完珠海航展的他返回瀋陽,沒來得及回家看看,就連夜趕到艦載機所在基地。在那裏,他把應急保障團隊成員召集起來,對艦載機進行又一輪細緻檢查,直至18日凌晨3時。早上,同事們起牀,發現他已在岸邊觀察天氣。2012年11月18日早上8時許,羅陽上艦。他把行李扔到牀上,坐都沒坐一下,轉身便上了塔臺。這一天,他對相關環節全面監測,幾乎不曾停下腳步。艦上7天,每個深夜,羅陽房間裏的燈都要到近凌晨3時才熄。他留下的最後一本筆記裏,記滿了數據和規劃。 當人們沉浸在殲—15完美表現的興奮中,他倒在工作崗位上。他的猝然離世,激發人們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讓更多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去思索什麼是人生的價值,思索付出和回報的意義。

◎ 來源|中國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