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第三届全媒体用户节上,成都儿童团的现场热闹的像赶场。为了给身患淋巴瘤的男孩筹集善款,小朋友们现场开始义卖:卖自己的画、卖围巾、卖书、卖书法作品……

买卖做起来并不容易,小朋友们在人群里打转、推销,敞开声音吆喝、优惠还送小礼品;家长们也没闲着,帮着出主意:教嘴甜,精准找客户,用“哀求”的语气……

其中一家长和孩子做的糖葫芦最受欢迎,开始一个多小时后就卖了一半并停售,“剩下一半下午卖。”

小学生卖出去一幅画

家长教娃娃:嘴甜、找客户、“哀求”

上午9点,东郊记忆成都大舞台前方成都儿童团的展区内,已经热闹得像过年前的赶场,会场里各个小学的校服交错,想要穿过这片两三百平米的区域很不容易——“吚吚哑哑”都是童声:“卖糖葫芦咯”、“叔叔,对联书法……”、“阿姨,要不要买一张我们的明信片”、“阿姨,挑一本书吧”……

家长们紧紧跟着自家的娃娃。一个小女孩终于向一位女士举起了二维码,她卖出去了一个发夹。妈妈赶忙上去叮嘱:“快向阿姨说‘谢谢’。”说完后,小女孩跑回妈妈腿旁,听到妈妈鼓励:“你看,不是卖出去了吗?”小女孩一脸不好意思的笑。

“加油哦!”展区外的过道里,传来一位家长冲自家孩子的鼓励。另一边,两个女孩各自手里抱着画,站在拐角处张望,其中一个女孩的妈妈的声音传来,略显着急:“要学会问,不要光转啊!”眼看孩子手里的画“卖不动”,另一位家长教孩子道:“你就说‘阿姨,买一幅画吧,你就买了吧。’”

一位身穿皮夹克的父亲似乎有点看不下去。他的儿子抱着一幅画,正在人群里打转。他拉了一把儿子,“快去找你的客户。”五六分钟后,看儿子走向了大舞台的方向,他喊住了儿子指向相反的方向:“去那边卖了再过来。”

卖糖葫芦的小朋友和卖画的小朋友在商量生意

买卖不容易 孩子们各显神通

买卖并不容易。通道上,一个小女孩抱着画走向一个大人,刚说要话就被大人告知:她们也是家长,也在卖画。展区帐篷下方,两个小学生抱着一箱旧书走向一个坐着的家长:“阿姨,买本书吧。”家长表示,因为家里孩子不在,要等儿子回来看他喜欢哪本书。卖书的小学生仍不放弃:“您可以为他挑一本。”家长翻看了箱子里的书后,表示“这几本书我们家都有了”。

另一个卖画的小朋友李泽雨在人群里询问,妈妈告诉记者,他们来自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这时,旁边过来几个卖糖葫芦的。妈妈提出可以交换:一方买糖葫芦,另一方买画。说完几个小朋友就“勾兑”起来:“我的画要40块”、“我的糖葫芦6.66”。买下两串糖葫芦后,眼看对方转身离开,卖画小朋友的家长追过去,总算把画卖给了卖“糖葫芦”的一位家长。“不怎么好卖,大约半个小时了。”李泽雨说道。

通道的底部大展板前方,几个家长索性把孩子们的东西收集到一起,摆起了地摊。一位女顾客驻足看了下,孩子们赶紧回答她的咨询表示“可以优惠”,眼看女子还有些犹豫,一个孩子从摊位上拿起一个钥匙串:“再给你送个这东西。”记者询问生意怎么样,“一般般吧。”一个孩子说道。

家长带着娃娃摆起了地摊

摆地摊的小朋友对来卖糖葫芦的很感兴趣

糖葫芦热卖:要限购

尽管6.66一串的价格让一些小朋友觉得贵,但是义卖市场上,糖葫芦确实最让其他小朋友张嘴问和掏钱的。上面提到的摊位前,摆摊卖小商品的男孩眼看卖糖葫芦的经过,主动问“多少钱一串”,接着就准备拿钱买,但是被妈妈制止:“你才卖了多少钱,就要花吗?”

通道的人群里,传来“卖糖葫芦咯”的吆喝声,声音来自锦官新城小学3年级1班的刘皓然,胸前抱着一排糖葫芦。他和他的小伙伴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三趟出来了,每次会带约十串。“这是班上夏岩开他们家制作了,拿来我们卖的。”

在展区里记者也见到了夏岩开的父亲。夏先生戴着厨师的帽子,刚刚从外面陪孩子卖完糖葫芦回来。“这是第二次做,之前只在过年的时候尝试过一次。”夏先生表示,知道成都商报用户节义卖活动后,他们就提出来做糖葫芦卖的想法,和孩子班上老师商定后他们就开始买材料。“水果都是买的进口的,又买白砂糖,还有糯米纸。”妈妈补充道。她表示,直到这周四才备齐。

小学生们卖糖葫芦的出发点位,摆着义卖和iPad

糖葫芦前摆了一台IPAD,循环播放的是做糖葫芦的过程。“昨天晚上下午六点左右开始,弄到晚上一点。”夏先生指着屏幕告诉记者,一家人上阵:他负责熬糖,儿子负责洗水果、切水果,妻子则负责包装。“本来打算做200串的,但是有一些没做好,最后成品只有100串的样子。”

上午10点过,糖葫芦还剩下大约50根。“早上暂时不卖了,剩下的要留到下午卖,给下午来的小朋友尝一尝。”夏先生说道。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摄影报道

编辑 敬玲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