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有一位20岁的年轻人致信诗人里尔克,倾吐生活的种种疑惑不安,并询问他如何成为一个诗人,如何面对孤独,如何写出好诗?随后里尔克给这位年轻人一封封致信,与他亲切地交谈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自我、职业的一切。这是诗人间的一种平等对话,也是诗歌精神的宝贵传承。

11月18日上午,借着第四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的东风,一场主题为“青春的梦想和诗歌的力量——中外诗人和青年学生对话”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徐徐展开,出席本次对谈的诗人有中国诗人赵丽宏、翟永明、高洪波、王家新、曹宇翔、季振邦、田永昌、黄礼孩和罗马尼亚诗人伊昂•德亚科内斯库,爱尔兰诗人托马斯•麦卡锡,保加利亚诗人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摩尔多瓦诗人尼古拉•达比亚,韩国诗人崔东镐、金具丝,阿根廷诗人恩利克•索利纳斯,意大利诗人弗拉米尼亚•克鲁恰尼,印度诗人塔考姆•珀伊•拉吉夫等。

大学校园作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摇篮地之一,一直发挥着培育诗歌新人的重要作用,很多诗歌爱好者在美好宁静的大学时光里开始写诗,思考诗歌、人生和未来,从青涩走向成熟。在此次难得的交流中,一些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学校的青年诗人带着心中的疑惑来到中外大诗人面前,勇敢地抛出自己阅读诗歌创作诗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聆听前辈诗人们的经验和教诲,在场的每一位诗人也仔细聆听年轻学子的心声,真诚而认真地传达出自己的思考和心得,让辽阔深邃的诗歌精神跨越国界,代代相传。

“中国新诗百年的发展速度很快,有很多读者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还跟不上诗歌发展水平,甚至对新诗产生误解,请问作为诗人,你们如何引导读者读诗?”首先发问的是来自上海电力大学文学社的学生。对此,诗人赵丽宏认为这是一个很好也比较复杂的问题。100多年来,中国的新诗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好的诗人,但是一般的民众并不太了解。同时,新诗发展100年也是鱼龙混杂的,有非常优秀的诗人也有很差的诗人,也许有的人读了很差的诗,对新诗没有形成准确的了解。“怎么让更多的人了解新诗普及新诗,这是真正优秀的诗人要做的事。一方面,用优秀的作品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诗歌,能够真诚的面对读者大众。另一方面,我们举办国际诗歌节,举办这样的诗歌交流活动,就是要让诗人们、普通民众和诗歌爱好者交流诗歌,让大家了解新诗。”同时他也指出,新诗普及是一个重要但需要慢慢推进的事情,只要热爱诗歌的人们在坚持不懈地去做,这个问题迟早会解决的。

“我的问题是有学者认为80年代诗歌很受西方诗歌影响,对于写作中如何运用汉语进行本民族叙事,各位诗人有什么经验分享?尤其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如何保留本民族语言进行写作?”诗人王家新欣然接过这个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学生问题,他纠正了学生诗歌创作中的误区,他指出“任何一种语言文化包括中国诗歌都不可能在一个单一封闭的环境语言文化体系当中发展”,我们现在的诗歌创作早已走出“传统”与“现代”以及中西方的简单二元对立,并肯定了80年代重新开放的伟大,“今天当然要把传统重新引入当下,中国有一个伟大的诗歌传统,有着丰富的甚至难以穷尽的资源,完全应该把传统资源引入当下的写作当中,我们用汉语写作骨子里面依然保持对汉语的忠诚和热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再回到以前封闭的环境里,不受西方影响,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新诗的发展注定向前。我们的汉语言文化本身在今天依然需要继续拓展刷新,在开拓融合中扩展它自己,超越它自己。”王家新表示。

每一代写作者都有自己的幸运与不幸,有着时代赋予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那么,在当下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环境下,年轻的诗歌写作者们该如何破解这个时代难题?复旦夏雨诗社的学生有着这样的困惑。获得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诗歌大奖的翟永明对这个问题很有感触。她亲切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表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抗争,每一代人都要面对自己的时代和现实世界里的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在80年代一直用我们的写作来抵抗意识形态的一些压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抗的东西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也许像你谈到消费时代的来临,你们面临一种碎片化的状态,你们所面对的又是另外一种抗争。“对于年轻一代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比较清楚自己内心到底希望得到什么,到底想要做什么,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今天在座的几位诗人比如我、王家新和黄礼孩都经历了几十年写作,能够一直坚持下来都是自己有一种比较坚定的信念,就是我们心中对诗歌的热爱。”翟永明真诚的回答让在场的人都很动容。

正如前苏联诗人阿赫玛托娃说过:“诗人是这样一种人,你不能逼他什么,但是也不能从他那里夺走什么。”此外,韩国诗人金具丝、爱尔兰诗人托马斯•麦卡锡,保加利亚诗人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和阿根廷诗人恩利克•索利纳斯等就学生提出的其它诗歌问题也给予了自己的解答,不仅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还带给他们很多启发和鼓励。最后,各位诗人还给我们的学生各送了一句话,勉励大家热爱诗歌,坚持写作,发出属于自己的诗歌之光。

诗人给青年学生的寄语:

弗拉尼亚·克鲁恰尼:诗歌就是行动,你要行动起来,将诗歌引入到现代生活当中。

德米特罗·切斯提克:诗歌是一种资本,既反映了一种个人的努力也反映了集体的努力,希望你们能够发现自己个人的潜力,同时也能依靠身后集体主义的精神。

塔考姆·珀伊·拉吉夫:诗歌是一种梦想,梦想就是一种诗歌。我们要保持诗歌梦想和一种热爱,我们要依靠我们的大自然,并敬仰大自然。在坚持人性的同时要融合在大自然当中,期待你们从学校毕业之后要从大自然当中寻求灵感进行创作。

恩利克·索利纳:诗歌对我来说我也是一个门外汉,我非常感谢诗歌带给我的美好精神,希望你们也热爱诗歌。

崔东镐: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和上海青年学者相见和你们进行对话。我希望你们考虑一个问题,20年之后你们会写出什么样的诗歌,是写生活和生命的吗?还是有关现在一些知识甚至你们的手机信息爆炸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新的和纯粹的一种诗歌写作方法正在发展,20年之后你们会喜欢什么样的诗歌呢?

金具丝:非常高兴与上海青年学者见面,我们正在经历变革的大潮,我们正在经历一种数字时代。大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古典诗歌,古典诗歌里面带给我们的美感、所带来的意义甚至它们所有的音律带给我们的享受。

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我祝各位身体健康,勇气可嘉,生活的生机勃勃,把你们所有的立场都抛在脑后,这些是明天要考虑的问题。

伊昂·德亚科内斯库:诗歌对于我来说就是抚慰心灵的良药,也能唤醒我们受到冲击的灵魂,给人能量和勇气去过另外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你们相对于别人来说有更多的机会,真正的东西用眼睛去看是看不到的,只有用心去看去感受才能看得更清楚。

托马斯·麦卡锡:你们在创作的时候就把以前所有创作的诗当作是一种比较弱智的成就,创作的时候把自己当作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进行创作。

王家新:用你们伟大的诗把我埋葬吧。

田永昌:写诗吧,让诗歌成为我们生命琴弦上美妙的声音。

尼古拉·达比亚:俄罗斯一位作家说是美拯救了世界,我同意这个观点,但是想更准确的说是诗歌拯救了世界。在诗歌的定义上来说,我要提到的就是很多意义比较相近的词是幸福、人类、美丽还有人文主义。

季振邦:年轻人应该都是诗人,唯一的区别就是有的在写有的没有写,诗和远方都属于年轻人!

曹宇翔:你们有无限的可能性,也可能是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阿尔卑斯山的入山口有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人生路非常漫长,请你们慢慢欣赏。

弗拉米尼亚·克鲁恰尼:诗人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改变天空,等着花静静开放。

文字:柳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