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做孩子的“神队友”?这七个应考“锦囊”请家长收好!

1

“马上就要考试了,每天都在刷差不多的题目,不刷又不放心,就感觉一个字‘烦’!”

“背语文的时候,数学题还没刷;做数学卷子的时候,又发现我的英文还没有背好。我总是感觉手忙脚乱,到底该做些什么?”

“我不停的告诉自己:要相信自己!我可以在考试当中考好!但是,我的心底总有一种声音告诉我,‘完了,这次又要考砸了!’”

考试季来临,你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扰?考生该如何调试心理,应对各种考试?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助力孩子度过这一时期呢?6月7日,上海家长学校以“家有考生,如何助力?”为主题,举办在线讲座,邀请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教授姚玉红,崇明区教育学院高级心理教师姜企华,帮助各位考生和家长调节考前心态,坦然面对考试。

家有考生,父母的心情

姜企华认为,焦虑对很多孩子甚至老师、家长来说都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重要的是要读懂孩子的焦虑反应。“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的焦虑反应都是一样的。”姜企华说,有些孩子的焦虑反应是外在显著的,表现出来紧张、害怕、担心、吃不下、睡不着,但是有一部分孩子的焦虑反应是不外显的,看上去好像云淡风清不在意一样,甚至还会玩游戏,看电视。在这种情况下,姜企华告诫家长千万不能误读孩子的行为,要读懂他们的一些表现。

家长也不必为焦虑感到有压力,因为焦虑很正常,它也有它的一些好处。正因为有焦虑,家长才会不断学习,才会关注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而孩子也会因为焦虑才会聚焦眼前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复习时,保持学习的警觉性,调动身体的能量,保持大脑的兴奋,让复习的效果更好。但是,如果过分焦虑,也会杀死“海马组织”内的脑细胞,造成后果就是影响到复习效果、不利于现有水平的发挥,还会在某些程度上降低免疫力,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听懂内心的焦虑,学会和焦虑共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一,掌握一些心理调试的小方法。比如,尽量避免和孩子说“千万不要紧张,千万不要粗心 等言语。因为,千万不要紧张就于紧张,千万不要粗心就等于粗心。那个时候不妨用正向聚焦的方式,比如,想让孩子千万不要紧张,你可以说“没事的,放松点”;想让孩子千万不要粗心,你就说“仔细答题,一道道仔仔细细往下,做没事的”。

第二,准备一些调动情绪的小锦囊。在紧张的时候,想一些让自己感觉轻松、愉悦的场景。比如,想起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个明星;想到回家撸猫时,那种舒服的感觉或者想起家里摆放着的鲜花。这会让人慢慢放松心情,又回到考场里面继续答题。

第三,不要让临近考试的孩子有一种特别的仪式感。比如一些家长为了要考试,就给孩子准备各种新的文具,新的2B铅笔、新的圆规、新的笔袋等,他以为带着新的文具会给孩子一种很好的感觉。但是,姜企华认为人的大脑在把一些东西记进大脑的时候,伴随情景里面的一些物品。如果这些东西在考场出现的话,能够帮助考生唤起记忆,会帮助他舒缓紧张的心情。

第四,要利用好记忆的规律。记忆分为前摄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面学的东西对后面有影响,后面学的东西会干扰前面的东西。记忆最好的时间段是清晨和晚上。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把记忆的东西放到这两个时间段去做,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考试前一段时间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要尽量让孩子睡满7-8个小时。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也没有关系,因为人是有应激反应的,它会启动应激装置,睡得好当然很好,但是一两天睡不好也没有关系。

第六,就是建议家长每天回家后,陪着孩子去小区里面散散步,做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这样的运动是非常能够帮助人体降低血压促进内在的循环,增加心肌功能,舒缓应激焦虑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这样,孩子焦虑的情绪自然而然就缓解了。

最后,还有一个绝招就是每天多微笑。心理学研究表明,外在的行为表现也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如果孩子考试紧张、焦虑了,就告诉他:“没有关系!多笑笑就好了。”

如果说考试是一道关,那么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闯关”,度过这段考试的关键时期,争做孩子的“神队友”,让亲子关系更加稳定、亲密、和谐!

记者:魏小潭,主办方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