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順是座歷史悠久的小縣城,也許很多人從未聽說過。但提起“牛郎織女”恐怕沒有人不知道,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就誕生於和順這個地方。來到和順,下榻在青山綠水間勝似江南的天凱生態園。聽當地人說,雖然有山有水有草木,但這裏一年四季都沒有蚊子,如果客人在這裏被蚊子咬過一個包,店主人給一麻袋和順特產核桃做獎勵。於是這句話成了我在和順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旅行時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之一。

和順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景色衆多, 來到這裏才知道有座名叫富裕村的古村落,當年張藝謀的第一部電影《老井》選擇這裏作爲拍攝地。和順在2006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後, “牛郎織女傳說”被正式公佈爲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史料記載,和順在北齊時置梁榆縣,因境內有梁榆河而得名。隋代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更名爲和順,以縣東北有和順故城而得名。“和順”一名來自對石勒治國方略的積極評價。

和順古有八景——黃榆古戌,風撾石鼓,八賦晚霞,松子香風,合山奇泉,鳳台異彩,九京新月,西溪靈井,雨洗麻衣,漳水環帶。如今,隨着全域旅遊的不斷發展,和順新十景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避暑度假。

走馬槽,看到這個名字,也許會聯想到楚河漢界一盤棋。走馬槽在和順縣東部,距縣城30公里,東部以懸崖爲界與河北省接壤。這裏地勢南北高,中部平坦,綠草絨絨,植被較少,視野寬廣,是最佳的觀景勝地。

走馬槽地處晉冀兩省的分界嶺上,一眼望去,奇峯絕壁,格外險峻;周圍約15平方公里的山嶺上,綠草如織,猶如置身於北國大草原之中。

山上可以看到用石頭築起了一條條“古棧道”,棧道兩邊以石塊砌起像城牆一樣的“護牆”,加上“烽火臺”、“望臺”,彎彎曲曲,綿延起伏,看上去就像去了“八達嶺長城”。更爲奇特的是,在半山腰有一個千米的大溶洞,洞內石筍、石柱、石鐘乳形態各異,並有石花、石菊、石珍珠等,玲瓏剔透,大有南國景觀之秀麗。

晨觀雲海日出,飄渺變化無窮;晚看千峯夕照,蒼山層層盡染,俯視千山萬壑,近睹峭壁懸崖,巍巍太行盡收眼底。集華山之險,黃山之秀,泰山之博,廬山之幽於一身,呈太行風光,棧道天險,南方秀色,北國草原於一體。

觀賞了走馬槽盛景,再去登高望遠的和順雲龍山。雲龍山自然之異之美,歷代縣令、來縣政客和文人多有記述。清縣令邱廷溶在《重修雲龍山碑記》中論道:"今之登雲龍山者,皆以爲異也。先是元人于山之陽,得靈泉而異之。設堂其上祭祀龍王,歲旱有禱必應,其巔則趙王臺,所云襄子避暑地,遺踝猶存。時至其地,躡層巒,憩飛閣,周覽幽遐,放情寥廓”。

太行龍口是必看的一處景觀,景區地處和順縣境東部,距縣城僅三十公里,交通條件十分便利,非常適合自駕。景區處在晉冀分水嶺,太行山大斷崖,本縣境內南北走向三十公里處全是陡壁懸崖之構造,看後無不令人膽顫心驚,頭暈目眩,可謂無限風光在險峯。

景區內還有明代長城遺址以及烽火臺、炮臺。歷史上,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軍曾在這裏憑據天險依屏障,率義軍激戰於此,在民間留下不少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這裏自然景觀別具一格,極目遠眺,羣峯蒼蒼,雲海茫茫,其氣勢恢弘磅礴,叫人目不暇接,歎爲觀止。

站立遠觀,只見南北兩山對峙,地形狀若龍身,碩大無比,坡緩而平,全被密佈的小草覆蓋,涉足於此猶如進入了大草原,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在此或散步,或騎射,或登山,或野餐都頗具浪漫色彩,可盡情擁抱自然,沐浴山風,仰摸行雲,俯視千山。遠看如林如海,近觀有神有靈,那一峯一石,天造地設,鬼斧神工,似鳥似獸,惟妙惟肖,似人似物,栩栩如生。

景區內的姑崖天險是太行山大斷崖晉冀天然屏障,素以雄奇險峻名聞,更以天險棧道懸廟給遊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棧道長約百米,平均寬度不到一米,最險處僅有半米,古人描述此棧道爲“絕壁鑿開此棧道,尺餘至二尺寬,仰首懸崖龕壁,俯視萬丈深淵,不及瞻前顧後,令人提心吊膽,有幸從此通過方免終生遺憾,可謂棧道難,難於過刀山。

景區所在地是抗戰時期八路軍129師和順游擊區的根據地之一,也是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還有獨具特色的農家樂,讓你充分體會山西的農家風情,使人流連忘。

和順是牛郎織女之鄉,每年的“相約七夕·相遇和順”主題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節已成爲“文化的盛會、交流的平臺、對外的窗口”,爲弘揚和傳承七夕傳統節日文化,打造全域旅遊的 “休閒避暑旅遊目的地”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和順境內峯巒疊嶂,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在30%以上,是天然的大氧吧,養育了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被稱爲“華北”的後花園。這裏夏天無蚊蟲叮咬,晚上睡覺不用開空調,還得蓋上棉被子,是絕佳的避暑勝地。相約和順,生態和順,人文和順,清涼和順。這裏有山水風光,有歷史文化,還有美麗的神話傳說,不愧爲一處絕佳的旅遊目的地。和順之旅,祥和順利,收穫滿滿,不虛此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