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後期的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一點不容否認。美國的強大不僅僅來源於軍事工業,更體現在強大的國力。尤其在中後期,其國力甚至讓老牌傳統世界強國如英國、法國、德國、蘇聯等都望塵莫及。

例如經濟總量,二戰結束時美國工業生產能力已經佔到了全球的一半,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60%。鋼鐵產量高達8000萬噸,1945年鋼產量佔世界的63.92%。美國的現代化工業生產水平、自動化水平、生產效率遠遠高於歐洲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當然了,沒有美國人贈送的物資,蘇聯也沒辦法熬過1942年的冬天。

雖然美國在二戰中後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強國,但這個國家也確實沒什麼歷史(相對而言),傳承下來的也不多,大多數是交錯縱橫的舶來文化。尤其是二戰時期美軍的軍服,怎麼看都像是在抄襲英法兩國。

不論美軍如何否認,他們的軍服確實是借鑑了英法兩國的設計。不過,美軍奉行的是“實用主義”,也並不是全都照搬。他們的軍服面料多以棉布和帆布爲主,並將卡其色與橄欖綠色作爲主要色調(這兩個顏色至今也是主流),實用性和耐用性都強到爆啊!

二戰美軍軍官常服還是較爲傳統的西裝領口加收身裝,作戰服已經修改爲短夾克式,便於攜行大量裝具。美軍作戰服不強調束腰收身,但是普遍耐磨而實用。

現在,我們來盤點兩款最經典的美軍軍服——M1941野戰夾克和HBT軍服。

M1941野戰夾克

我們知道二戰期間美國軍服的迭代更新從最初M1941混紡到M1943棉質夾克,再到M1951禦寒野戰夾克,然後就是現在多功能M1965。因此,M1941野戰夾克算是美軍現代軍服的鼻祖了。

1938年,在陸軍少將詹姆斯·K·帕森斯的建議下,美軍軍需部門推出一款以民用風衣爲設計藍本的黃褐色夾克,又經過數次修改,最終於1941年6月份定型。因此,這款並沒有正式名稱的作戰服被士兵們稱爲“帕森斯夾克”或者“M1941作戰夾克”。

但是由於其在顏色,布料,穿着的舒適度等問題,在軍隊的使用中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在1943年期間,美國陸軍軍需辦公室受到了M1941夾克的啓發,主張研製一款新型夾克,並在同年的5月5日寫信督促馬歇爾將軍制定新的制服標準方案。此事引起了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極大興趣,因此由艾森豪威爾將軍親自設計並指導新型陸軍標準服裝計劃於當年開始進行。

這也是M1941野戰夾克首次受到國家高級領導人的關注,並身親操刀設計!

HBT軍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陸軍開始配發給士兵藍色和卡其色純棉套服用於日常作訓。二戰爆發後,美軍開始加緊研製新一代的作訓服。1941年,一種全新套服配發部隊,這是一種“人字形”織物(國內也稱作人字呢),這類面料製作的服裝統稱爲HBT。相比平(斜)紋面料,HBT有更好的強度。

在炎熱環境下,美軍穿着的就是HBT軍服。這種軍服最早在1941年配發軍隊,由橄欖綠色人字紋面料製成,這種面料的質地比較薄,但並不缺乏耐磨性,很適合在炎熱環境下穿着。

這款軍服在胸前帶有兩個大兜並且帶有擴展的策褶,褶邊平直,前襟有防毒襯布(特殊版本),領下有兩個紐扣,可以扣上防毒的毛料風帽。

值得一提的是美軍的HBT軍服還有一個雙迷彩版本。

只不過,美軍身着雙迷彩的HBT軍服容易被盟軍誤認爲是德軍。因此,雙迷彩版本的HBT軍服在諾曼底登陸之後被禁用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