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心理諮詢中心的很多來訪者都覺得自己安全感不夠。從心理學角度追溯其根源很多人是因爲依戀關係不好導致。那依戀關係是什麼?我自己的依戀類型是什麼呢?請在如下ABCD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條。

依戀類型簡單評測

A. 與別人親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發現自己難以完全信任他們、難以讓自己依賴他們。當別人與我太親密時我會緊張,別人想讓我更加親密,這使我感到不舒服。

B. 我發現與別人親密並不難,並能安心地依賴於別人和讓別人依賴我。我不擔心被別人拋棄,也不擔心別人與我關係太親密。

C. 我發現別人不樂意像我希望的那樣與我親密。我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並不真愛我或不想與我在一起。我想與伴侶關係非常親密,而這有時會嚇跑別人。

D.以上都有的感覺

選好了答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依戀理論。

依戀,一般被定義爲嬰兒和其照顧者 (一般爲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它產生於嬰兒與其父母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

依戀理論首先由英國精神病學家 John Bowlby提出,1944年他進行了一項關於 44名少年小偷的研究,首次激發了他研究母子關係的興趣。隨後,他開展了一系列“母親剝奪”的研究並指出:在個人生活的最初幾年裏,延長在公共機構內照料的時間和/或經常變換主要養育者,對人格發展有不良影響。

1969年,Bowlby的關於依戀的三部重要著作的第一部問世,它闡述了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聯繫,該觀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依戀並非來自母親的餵食行爲及人類性的驅力,它是生命系統的一部分,雖然它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都存在,但在兒童早期最明顯,兒童只有把父母作爲安全基地纔能有效地探索其周圍環境。假如嬰兒不尋求並維持與照顧者的親近,這無助的人類嬰兒就會死亡。

根據心理學家包爾比 (John bowlby)提出依戀類型,您的依戀類型是這樣的。

A.迴避型

B.安全型

C.焦慮—矛盾型

D.紊亂依戀

在成人中,約 60% 認爲自己是安全型(B 段)、約 20% 把自己描述爲迴避型(A 段)、另有約 20% 把自己描述爲焦慮-抗拒型(C 段)。依戀類型上一般是有ABC三種類型的,但是有時我們覺得自己很安全有時想回避有時焦慮和矛盾時,那就可以認爲紊亂的依戀。

如果測出來您是安全型的依戀類型,非常慶幸您的生長環境和撫育者對您的關心和照顧,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現在就可以準備一份小禮物送給對方再次表達感謝。

如果您測試結果很遺憾的是ACD之一的時也不要氣餒,關注到當下自己的依戀關係是源於過去,但值得慶幸的事情是我們現在開始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努力改變這樣的模式,未來您的孩子也依然可以擁有安全的依戀模式。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依戀模式或者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自卑和安全感不足時您可以多看一下心理學的書籍。如果想要快速自我成長時建議及時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比如天音深圳心理諮詢中心的楊洋老師輔導一下。祝早日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