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低情商父母会给孩子造成哪些影响。父母永远不要低估了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也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想法硬塞给孩子,父母若是经常指责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丧失信心,失去了和他人交往的能力,会时常怀自己,久而久之,便不再愿意去接触外界,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

情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Q。情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社交和能力,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就会在生活以及职场中获得更多的人脉和机会。家长们也是非常看重孩子情商的培养,大多数家长都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给孩子报一些所谓的“情商课”。

​但其实,那些所谓的情商课,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并没有很大的作用,真正有利于提高孩子情商的,恰恰是父母自己。李玫瑾教授在一档节目中曾表示:那些低情商的孩子,大多都会有一个低情商的家长。李玫瑾教授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但也让不少家长心中犯嘀咕,难道父母情商低,对于孩子情商的影响就这么大吗?

一、在生活中,情商低的父母有哪些表现?

1、总在孩子面前抱怨,负能量太重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像是自己的“靠山”,不管是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或者捅了多大的篓子,都有父母撑腰,这是部分父母的做法。还有另外一部分父母,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却是大相径庭,他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或者是否定孩子的努力和成绩。

在校门口等儿子放学的时候,两个低年级的小男孩结伴出来,一个男孩垂头丧气地对同伴说:“唉,真不想回家,我妈天天回家就开始和我爸抱怨今天在公司受了什么委屈,有时候我爸也跟着抱怨,我虽然听不懂,但是我也不敢吭声,太压抑了。”这个小男孩说着说着,把头埋得更低了。父母回到家之后的抱怨,已经成为了孩子不愿意回家的原因,孩子父母是否需要反思呢?孩子若是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于他的成长会有利吗?对于孩子的情商发展会有好处吗?

2、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经常拿孩子撒火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家长身心俱疲地回到家中,但是现在很多家长的常态就是会把种种不顺心的事情带回家里,把坏情绪也带到家中, 面对天真童趣的“小淘气包”,由于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就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将所有的不开心全都发泄到孩子的身上。

年纪尚小的孩子并不是很清楚爸爸妈妈为什么生气,也许还会重复地去反省到底是自己哪一点做错了,是自己不小心惹到了爸爸妈妈吗?他们在伤心委屈的时候,也许会感受到家长心情不好,但是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种子,他们也许会认为:心情不好的时候拿别人撒气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并没有什么错误,也会自此形成错误的三观。

3、喜欢斤斤计较,永远不允许自己吃亏

俗话说“吃亏是福”,但其实在我们身边,不喜欢吃亏的人是占绝大多数的,没有好处的事情绝对不做,不管是朋友还是同学,只要是对自己没有利益就绝不插手,但凡自己吃了一点亏,就马上要让对方还回来。

肖明的妈妈是一位白领,家庭条件也是比较好的,但却是小区里出了名的“精细人家”。这天,邻居家的小儿子送来了一个大西瓜,说是自己老家种的,特意送来尝尝。到了周末,肖明妈妈蒸了一屉热腾腾的花卷,妈妈让肖明端几个花卷去给邻居送去,肖明在厨房挑挑拣拣,拿了几个小的放在碗里,妈妈看到了说:“儿子真聪明,拿小的就行,那西瓜值不了几个钱,咱不能亏”,肖明受到了妈妈的夸奖,蹦蹦跳跳地端着花卷出了门......

这种家长还是占一大部分的,看似是占了很大的便宜,一点亏都没有吃,事事都做了“精细”的打算,但其实最不受人喜欢的,也正是这类人,他们总是想尽方法从别人那里取得好处,只会索取,不懂回报,有这样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会用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吗?

二、低情商父母会给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1、不能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易暴怒

父母经常将负面情绪带回家中,发泄到孩子身上,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还会对孩子的性格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情绪的控制方面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在情绪的表达上,也会做出极端的行为。

闺蜜昨天和我聊天,说自己的女儿太不听话了,因为不给她买果冻,竟然把自己的衣服都咬破了,我思考了一下反问闺蜜:“你和你老公在家吵架吗?”闺蜜很平淡地说:“咋不吵呢,三天两头一大吵,前两天因为吵架我把他手机都摔了。”我听闺蜜说完,我反倒是很理解她女儿为什么会轻易暴怒,为什么会做出这么极端的行为了,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女儿很早就学会了这种情绪发泄方式,遇到事情就丧失了管理情绪的能力,这便是情商低的表现。

2、人际交往能力弱,对外界有抵触情绪

父母永远不要低估了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也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想法硬塞给孩子,父母若是经常指责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丧失信心,失去了和他人交往的能力,会时常怀自己,久而久之,便不再愿意去接触外界,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

侄子毛毛就是经常会受到爸妈“教育”的孩子,虽然他才只有四岁,但是爸妈对他却是毫不手软,只要毛毛淘气或闯祸,就会受到指责或者打骂,我也常劝说哥嫂,但却也是没有多大的效果。上周我去接毛毛放学,听老师说,毛毛总是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小朋友玩,也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下课了就坐在位置上哪也不去。

3、易自卑或自大,对于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

随着“压迫式教育”的流行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使用偏暴力的方式去惩罚孩子,让孩子乖乖认错,父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但却没有关注到孩子的身心是否受到了伤害,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的性格随之发生变化,或是自卑,亦或是自大,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自卑的孩子会常常质疑自己,对于自己没有信心,接触社会的勇气,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而自大的孩子会拥有过度的优越感,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自傲、目中无人,这类人在处理事情上会比较偏执,常常高估自己,往往也会摔得很惨。所以说,不管是自卑或是自大,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这类孩子通常情商也比较低。

三、想培养出“高情商”孩子,父母应这样做:

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社会上,打骂他人就是一种暴力行为,但是放在家庭教育上,打骂孩子就是一种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遭受到的不止是身体上的疼痛,自尊心同样也受到了践踏。因此,父母若是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那么首先自己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为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做出改变。

2、常与孩子沟通,掌握沟通的技巧

常与孩子沟通,交换亲子之间的各自的想法,真正的做到真诚交流,及时地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变化,帮助孩子判断事件的对错,而在沟通的时候,父母采用怎样的沟通方式,也是有技巧的。

在生活中,当你想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时,不要采用威胁的方式,比如将“你再不住手,我就不要你了”改为“宝宝你这样会影响到爸爸睡觉的,我们去玩别的好不好?”将威胁改为商量,这样一来,孩子的情绪没有受到大的波动,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3、与孩子共情,引导孩子的情商发展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前进着,难免会被一些事情绊倒,他们最渴望的,便是父母伸出的那只温暖的手,希望父母能设身处地的理解自己的心情,能够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注,这便是共情。当父母提高了共情能力,不但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应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也为孩子的情商发展指明了方向。

父母在孩子眼中,扮演的是“模板”的角色,孩子的行为举止和父母的行为举止有很大程度的相似,孩子会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父母,所以,为了孩子,父母时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所以,从现在起,多一点细心,少一点暴躁,做高情商父母,育高情商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