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从来没有人真正长大过。几年前跟一位从政的朋友聊天,他谈起有的单位人干到四十多岁就可以退休,我羡慕得要命,我说:"四十岁退休多好啊,可以有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

生命的悲哀是衰老死亡,在这之前,谁也别看不起谁。

——木心

转眼间,秋就来了。热浪还没有消去,秋天就按部就班地来了。今年的北方格外热,就连东北这样湿润的山区,也以三十四五的高温刷新着热的记录,更新着人们对热的记忆。然而,虽立秋一过,热浪中不减威力,但早晚不免要带有些凉意了,也就在这些许凉意之间,树叶、花草的模样开始了加速变换。

中国人自古就多悲秋,秋天虽说是收获的季节,亦是最多彩的季节,但却盛极而衰。“离离原上上草,一岁一枯荣。”对于多年生的植物而言,秋天是他们完成一岁的使命的时刻,而对于一年生的植物来说,秋就是它们的谢幕时刻。作家邓肯说:“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其实这与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如出一辙,也许这是为了标新立异,也许这是诗人在故作豪迈,但,赏秋的人们不管怎样激情四射,也无法漠视秋的萧瑟。

看着草木的凋零,难免就会想到人生之易逝。草木一秋,人生亦是如此。有人说,人生至少要比草长得多。我看未必,草死了,来年还能再发,人死了,还能再生吗?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看着那些枯黄的叶子,看着那些开败了的花朵,不禁让人心生感伤,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葬花吟》。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写尽了生命之残酷,写尽了人生之无奈。“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有人说:“从来没有人真正长大过。”对于绝大多数而言,则是没等长大就老了。

又是一年,又将老了一岁。

同事一起吃饭之后唱歌,一位同事点了一首《一晃就老了》。过后,一位女同事说:孙哥,心态有些老呀!

这位女同事还是年轻,感觉不到老之将至的悲哀与无奈。

当时,歌厅太吵,我也没有注意歌词。

过后,有一天,在菜店听到这首歌,我泪湿眼圈。歌词写得真实在,我感同身受。

不知道何时鬓角已染霜

不知道何时颜容已沧桑

忽然怀念从前那些逞强

和懵懂无知的年少轻狂

一瞬间发现人生太短暂

一瞬间发现路不再漫长

还没腾出双手拥抱自己

时光竟已走得这么匆忙

怎么刚刚学会懂事就老了

怎么刚刚学会包容就老了

怎么刚刚懂得路该往哪走

怎么还没走到就老了

怎么刚刚开始成熟就老了

怎么刚刚开始明白就老了

……

我已四十多岁,眼睛很不好,已经渐感时日无多。

几年前跟一位从政的朋友聊天,他谈起有的单位人干到四十多岁就可以退休,我羡慕得要命,我说:"四十岁退休多好啊,可以有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当时四十多岁的他说:"我,就是有时间,也干不动啥了。"当时我以为他是在机关养尊处优惯了,现在想来,那只关岁月,无关岗位。四十岁,还能立志吗?倘若立志,留给你规划完成的时间还剩多少。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送别植物之秋时,人应该有所顿悟。人活着,应该不只是为了活着。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人生须臾间,须臾间黑发不再,须臾间步已蹒跚,须臾间我们一无所有。日本临终关怀主治医师大津秀一说:"人们临终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啊,太短了。"痛定思痛,提醒自己珍惜有限的生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善待身边的人,善待遇到的人和事。作为过来人,给年轻的生命说,珍惜时间吧,它实在是跑得太快了。

人生的悲剧就在于我们衰老得太早而又聪明得太晚。

——本杰明·富兰克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