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文宗中计,因此废黜李凑为巢县公。居巢子刘知几。

1、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人。唐代史学家。汉居巢侯刘恺的后裔。他曾多次对人说,自己若能得到封爵,必以居巢为名。唐开元初年,刘知几受封为居巢子。

2、李凑(?-835年2月10日),唐穆宗第六子,年少时雅裕、有寻矩。封巢县公。

居巢子刘知几

——摘自网络

初唐是个史学丰收的时代,一部“二十五史”,其中有八种出于这个时代,其书日是:《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

这是史坛的一件盛事,然在这盛事之后,又出了一件大奇事,刘知几撰写了千古奇书—《史通》二(史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评类专著,也是第一部史学史专著。

这部煌煌奇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分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

内篇三十六篇,分《六家》、《二体》两块,总结以往史书的类别和体裁,以及优劣得失。《六家》为纪言的《尚书》,纪事的(春秋》,编年的《左传》,国别的《国语》,通史纪传的《史记》,断代纪传的(汉书》。考二体》为编年和纪传。

外篇十三篇,分(史官建置》和《历代正史》两块,前者叙述以往官方史书编纂机构以及主管官员;后者叙述以往官方对编年体与纪传体两种正史的编纂过程。

这部奇书,奇在包罗万象,奇在贯穿古今,奇在突破陈见,奇在标新立异,奇在直言不讳,奇在震聋发联,奇在自成一家,更奇在空前绝后。当时的大学问家徐坚推崇道:“以史为职者,当以此书为座右铭!”清朝的大才子纪晓岚赞扬道:“其抉摘精当之处,足使龙门失步,兰台变色!”

刘知几名子玄,因避唐玄宗讳而以字行,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时与其兄刘知柔以文学起步,获得声名后,进士及第,被授为获嘉(今属河北)主簿。

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武则天命九品以上文武官员上言论时政得失,刘知几上表论了多事,言语相当激烈。时武则天为了将唐朝的政治旧基础改造为她的新基础,用滥施官爵和收紧法网双管齐下,使大批士人为此断送了性命。刘知几痛感于怀,写了《思慎赋》,予以讥刺。在文坛以“苏、李”并称的苏味道、李娇见后大为惊奇,直呼:“陆机《豪士》所不及!”

……在《史通》完成后,在史才上很自负的刘知儿,仍然感到很大的失落,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人能理解他。从而他将修撰国史的工作,移交给另一个史学家著作郎吴兢,自己去修撰截刘氏家史》、《谱考》这二本谱碟类著作,受到史学界的赞誉。

刘知几不仅在史才上自负,且在前途上也很自负,确切地说,是史才的自负激起了前途的自负。他在《刘氏家史》中考证出,他这一脉的刘氏子孙,当是汉宣帝之子楚孝王刘嚣曾孙居巢侯刘恺的后裔。由此,他多次对人说,他若能得到封爵,必以居巢为名。他的自我预言,在修撰《武则天实录》后,以修撰之功得以实现,被封为居巢县子。

刘知几在.史馆执掌国史修撰,长达二十年,经他手所编纂的史书,绝大多数得到了时人的称赞。

这个史学大才,并没能得到善终。晚年他把触角伸到了与政治关系更直接的经学界,不慎得罪了宰相,受到经学博士的攻击。旋即,他的儿子太乐令刘赐犯了罪,他认为儿子是无辜的,跑去向宰相申诉,结果引得唐玄宗大怒,被贬为安州(今湖北安陆)都督府别驾,抑郁而亡。

刘知几著作颇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史通》;他谈话甚多,其中最为闻名的,是有关“史才”的界定。

礼部尚书郑惟忠曾问在文、史两界都有建树的刘知几:“自古以来,为何文士多而史才少?”

刘知几的回答是:“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而史才少。三长是:史才、史学、史识。若有学而无才,犹如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箱,却让愚者去经营,终不能增加财富。若有才而无学,好似巧如鲁班,而家中却无工具,终不能营造成宫室。最要紧的是史识,具体的表现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知惧,这如同为虎添翼,所向无敌。不具备三长,不可居史职。然从远古以来,罕见其人。”

他嘴上说“罕见其人”,实际其人正是他自己。

巢县公李凑

文:王世东

李凑(?-835年2月10日),唐穆宗第六子,年少时雅裕、有寻矩。长庆元年三月,李凑被封为漳王。与长兄唐敬宗李湛(封景王)、次兄唐文宗李涵(封江王)、五兄唐武宗李炎(封颖王)及弟李溶(封安王)等同封。

及至其兄唐文宗即位后,深感宦官王守澄的威胁,所以秘密与宰相宋申锡暗中策划除掉宦官,却为王守澄门客郑注探听出来以告王守澄,王守澄遂谋先事杀宋申锡。王守澄又以漳王贤明及有声望,因而意欲株连大臣族夷漳王。

大和五年(831年),王守澄乃令神策虞候豆卢著上飞变,且言:“宫史晏敬则、朱训与申锡昵吏王师文图不轨,训尝言上多疾,太子幼,若兄终弟及,必漳王立。申锡阴以金币进王,而王亦以珍服厚答。”

当即捕朱训等系神策军狱中屈打成招,唐文宗因此宣布李凑及宋申锡罪状。谏官群伏合力谏,争取将狱事移到外庭来覆按。郑注等惧怕覆按事泄,乃请下诏贬漳王。唐文宗中计,因此废黜李凑为巢县公。命中人持诏即赐,且慰曰:“国法当尔,无它忧!”。

太和九年正月(835年)李凑薨,追赠齐王。郑注后来因罪被诛,唐文宗因为自己不英明并哀痛李凑被谗而死,开成三年(838年)追赠李凑为怀懿太子。

最忆是巢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