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愚见,不成敬意

公号市场现在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2018年第一季度已悄然溜走,自媒体人感到很焦灼——据网络数据统计:18年公号平均阅读率下跌到4%,随之而来的是资本流失、人心涣散,不少小号已经缴械投降另谋生计。大号有原始人气,再加上被合同代言牵引着不得不继续负重前行,卡在中间的半大不小的号倒成了最难做选择的一票。

公号为什么这么火?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成立,借助微信平台的人气迅速蹿红成为国民阅读神器。遥想当年咪蒙大神一篇《致贱人》一夜爆火,粉丝每天几十万几十万地增长。人气在哪里,资本必然在哪里?当时一篇公号的广告代言费甚至可以谈到80万,80万啊,亲!

咱这群小老百姓不吃不喝十几年还抵不上人家一下午码字的钱,怎能不眼热?

做公号的人那么多,会写文章的人又有多少呢?

当初纸媒兴盛时也是月入上亿,但它门槛高,投资大,普通人望尘莫及也就不再有非分之想。

网媒不一样,你就坐在家里,登下电脑填写一下个人信息就可以开启涨粉捞金之路了。于是自媒体军团开始爆炸式扩张。这条看似无本万利的路,人人都想进来分一杯羹。

全国文创类公众账号目前已有3000多万个,这意味着你身边每50个人就有一个是自媒体写手,问题的根源也恰恰在这里——这个比例远高于我们身边文章写得好的人的概率。

我自己的文创工作室想招聘一个合适的编辑,从中文系毕业生里面试50个都很难挑到一个合适的,而况是非专业领域。

到底是哪些人在拉低公号质量?

那么,这群不会写文章的自媒体写手靠什么混饭吃呢?这类人分三等:

一等人虽然文笔不行,但还是有文艺情怀的。他们坚信写作的元意义就是为了愉悦自己,聊取散落天涯的志同道合者。于是坚持每日敲下那些自说自话的小众文字,打发时间,期待被发现。

二等人稍显功利,好在还算清楚规则。他们一面发着“反咪蒙体”一面潜心扒着咪蒙等大号的每一篇推文,比葫芦画瓢做文章。后来事实证明真正在这条路上走出去的也正是这一批人。

三等人靠剽窃起家。利用法律在网络世界的漏洞肆无忌惮地把好作品全篇搬过来,作者栏加上自己的笔名就能获得吃瓜群中一片叫好。话说曾经有个网络作家写了一篇同人文,被一人渣改成男女玄幻爱情故事出版。原作者维权,被告知同人类题材不受法律保护作品出版时,剽窃者还专门给原作者寄去了“自己”的新作。原作当初身怀六甲,气得险些流产。人性复杂,文艺圈并不比娱乐圈清流多少。

拉低公号质量的那些人现在怎么样了……

到了15年,前面提到的这三等人放弃的放弃,不放弃的逐渐融为一股,坚持“我手写我心”的人发现靠输出自己的意念聊取同道中人是个理想状态。

人海茫茫,你不迎合市场给自己挣来基础流量,同道中人根本看不到你的文章。心灰意冷者选择了放弃,“忍辱负重”者选择了顺从。

公号原创保护打击了绝大部分剽窃行为,剩下的“模仿大号发家体”成了自媒体主流军。很多大号都是团队运营,一个公司几十个人每天研究分析市场走向。小号不具备这样经济实力,也没有这么多人脉资源,干脆走捷径——直接研究模仿大号的文章。渐渐地,这类小号也开始壮大,原来留下的少部分坚持写原作的人看到这些,想着妈的老子每天起早贪黑呕心沥血写原创。到最后还不如这帮跟风狗混的好,痛定思痛也成了跟风狗。公号内容日渐同质化。

公号的内容,现在是怎样的现状?

这时期你去做公号,找一个“前辈”请教。他一定会告诉你标题要如何如何博人眼球,内容要如何如何耸人听闻。

他们最擅长的套路是“反经典体”,你流传了上下五千年说要父慈子孝妻贤夫旺,我偏说儿子不能太惯着爹、老婆不该对老公好。

他们用这套写作体系熬出了一碗又一碗心灵鸡巴汤并且发现,反驳的观点越经典、流传越久,出爆文的概率就越高。

劣质的公号内容,会给大家实际生活带来怎样的负担?

也是在这个时期,女权主义被矫枉过正。

前两天搜狗总裁王小川在《十三邀》说了句:我喜欢学习好的女生,被扣上了“物化女性”的帽子,喷得体无完肤。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相亲场面可能是这样:

小女:“你有车吗”

小男:“靠!你物化男性!”

小男:“你身高有一米六吗?”

小女:“靠!你物化女性!”

……小男小女傻眼了,怎么才能避免物化对方?得,不见面不交谈抓阄摇号嫁狗随狗得了。前阵子有篇爆文,标题抢眼观点犀利——林心如:我爸妈离婚,是因为爸爸往妈妈的花盆里弹烟灰。很多少不更事的傻白甜被洗脑,说年轻就是不将就,民政局门口一拍两散挥一挥衣袖66666,闹得林心如自己出来辟谣,“那不是我爸妈的故事”。

那些被毒鸡汤洗脑的姑娘不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就算老公往她饭碗里弹烟灰她也不会离婚的。婚姻本质上就是用一部分自由安闲换一部分温暖陪伴,谁也不是为谁而生的,两个人结合必然会有棱角需要磨合。按照这个理论,我们还可以写:爸爸和妈妈离婚,是因为妈妈非要让爸爸从底部挤牙膏、我和爸妈断绝关系,是因为他们非要我晚上9点睡觉、我和爷爷决裂,是因为他不知道蔡徐坤是谁……

不将就可以,但是人是对家人、对社会有责任的,不是说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而是——你不能把玻璃心当有自尊。请在职责范围内自由,你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嚷嚷着不将就要自由你就死球了,地球要是嚷嚷着要自由不将就咱就全他妈死球了。

未来会怎么看待这一段历史?

100年后回顾这段历史,一定逃不开“流量”这个词。

在得流量得天下的网络文化催化下,写文的目的变成了拿人头。大家以吸引流量为目的,批量生产出一篇又一篇观点各异内涵相似的快餐文。

最初的读者从纸媒转到网络,见多了苦大仇深、动不动就家国天下的文风。像一群吃够了海天盛筵的食客遇到了西式甜点,瞬间爱上了它简洁明快的口感。可这甜点一年两年三年换汤不换药,很快就腻了。人们开始嫌弃它没营养、翻来覆去就那几个花样,又开始想吃硬菜了。

公号未来真正的趋势

很多人嚷嚷着公号已死,很少人知道那些有质感的公号粉丝活跃度依然在上涨。

做公号的说公号没落,就像马云一面说钱没什么好一面一秒不停地抓钱一样,都是傲娇的套路。

有句话说:站在风口浪尖上,猪都能飞起来。那你也要想一想,风一停,啪啪往下掉的岂不全是猪?

和公号一样走向的还有如今鱼龙混杂的网络IP剧,这里就不多阐释了。其实真正走向灭亡的是那些浮夸风、浮躁风、过度女权风的伪鸡汤账号,只是因为他们在公号市场占比太重,给人带来了“公号没落”的错觉。这是一个去粗留精的过程,但凡革命必然有流血牺牲。它不是在走向没落,而是在走向成熟,是读者在经历漫长洗脑后幡然觉醒,开始选择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去阅读。所以,与其说落寞,不如说是改朝换代的时代到了,想靠原创搏出头的朋友——恭喜,乌烟瘴气这么久,终于轮到你登场了。

关于未来公号市场哪类账号会比较吃香?

以下是我个人妄自推测,各位看到顺眼且看,看不顺眼权当一乐,不必较真。

1. 细分行业领域,越细越稳。

这类账号相当于行业领域的百科全书,能帮助从业者解决工作烦恼走出工作瓶颈,只要能坚持输出优质原创,再找到适当的吸粉途径,粉丝粘度一定高,不愁生存;

2. 深度文化领域。

网络阅读已成主流,这是不可逆转的局势。90、00乃至10后习惯在网上阅读,但文化是国之根本,不可丢,公号如果能承载起这片重量,发展会一路走高;

3. 教育领域。

天下父母心,关心则乱,乱则痛,痛则有止痛之法,有法则有市场,不解释。

4. 长篇连载和原创短句。

要么长期吸引,要么一句留心。

年轻就是硬碰硬!写作变现算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