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参观德国军工业时,李鸿章被德国先进的技术惊叹了,武器制造商特地给他展示了一款最新武器——马克沁机枪,这种自动机枪是以火药燃气作为能源,虽然水冷枪管较为笨重,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枪。马克沁机枪首战应用是在1893年至1894年,50人英国军队凭着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3000多人死于枪下,这么大的杀伤力的新式武器,让李鸿章很感兴趣。

李鸿章是一个争议性颇大的人,作为洋务运动的改革派,他力求图强,作为满清外交官却签下了30多个条约,虽据理力争,但又促成了各种屈辱条件,以至于晚清历史在中国现代史上成了一本屈辱史。
不过梁启超对李鸿章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的悲恸,他在《李鸿章传》当中写道: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他更是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1823年(道光三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家中有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第二,故又称他为“李二先生”,年少时期,受业曾国藩门下,被称为“丁末四君子”,并提拔重用。
太平军兴起之后,又组建了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虽平定内忧但外患强敌太多,颇有远见的李鸿章就发起了洋务运动,引入西方先进的机械设备,创办现代军工企业,近代四大军工企业当中,他就建立了三个。
自从中法战争之后,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当中,就提出购买铁甲舰。逐渐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且辅以沿海陆防,1885年海军衙门正式成立,李鸿章建立北洋水师。
他大力购买武器装备,但主要的武器购入订单还是来自德国,为了能够强军,19世纪末,李鸿章受邀前往德国考察军工武器,他先后购入舰艇25艘,耗银千万,对于李鸿章的大手笔,德国是非常开心。
就连铁血宰相俾斯麦都接待了李鸿章,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之后,就不再希望对外战争,选择休养生息,因此德国并没有向西方列强那样大量的掠夺殖民地,所以德国跟清朝来往较多,而俾斯麦作为德国最著名的外交官,他接待李鸿章,已经是给足了清朝面子。
在参观德国军工业时,李鸿章被德国先进的技术惊叹了,武器制造商特地给他展示了一款最新武器——马克沁机枪,这种自动机枪是以火药燃气作为能源,虽然水冷枪管较为笨重,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枪。
马克沁机枪首战应用是在1893年至1894年,50人英国军队凭着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3000多人死于枪下,这么大的杀伤力的新式武器,让李鸿章很感兴趣。
不过李鸿章第一时间并没有询问价格,而是问了“这机枪一分钟能打多少子弹啊?”,武器商跟他解释:“弹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射速可以达到600发一分钟”。
李鸿章听后摆摆手说:“太快了,太快了,我们大清子弹不多了,经不起这么消耗”,李鸿章虽然发展了4家军工企业,但是钱都花费到了打造洋务水师上,余钱不多了。
而且当时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这挺机枪也没有在清朝得到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