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古愛八卦。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或多或少,都暗藏一顆熊熊燃燒的八卦心。而媒體尤爲厲害,翻手爲雲覆手爲雨。既可以把你塑造成天仙女神,如在雲端,又可以把你醜化成“綠茶婊”,如墜深淵。

其實,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世上之事,最複雜莫於感情,最難猜莫於人心。如民國才女林徽因,她與幾個男人間的情感糾葛,我想即便是她本人也難以說清道明,更別說是旁人揣測猜疑了。

有些事,不可說,也無法說。有些情,是剪不斷,理還亂。

一個女人,風華絕代已經是魅力四射,如果再恰逢花樣年華、才華橫溢、絕頂聰明的話,無疑是風靡一時。

對於林徽因的光芒萬丈,她的高傲聰慧,她的率真口快,她的敏銳好強。魯迅罵過,冰心寫過,錢鍾書也曾在文裏含沙射影過。

"女人們對她也是兩邊倒的態度。欣賞的奉爲指路明燈,恨不能按模子復刻一份愛情事業雙豐收的燦爛。不入眼的鄙夷她虛僞作秀,花蝴蝶般穿梭在男人堆裏,靠緋聞、花邊和半吊子的才情博得美女兼才女的虛名。 而男人們,卻把她當做解語花,爭先恐後擠進她的“太太客廳”,他們都是那個年代最出色的男子,胡適、徐志摩、沈從文、蕭乾、金嶽霖、李健吾、朱光潛等。"

她出生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進士出身。父親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而叔叔林覺民,中國同盟會成員,曾參加過廣州起義,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從小聰慧靈秀,天生麗質,深得祖父、父親寵愛。6歲時,她就成了通信員,爲祖父代筆給時常在外的父親寫家信。

12歲時,隨父遷往北京。開始接觸西方文化,並學習英語。而父親林長民非常鍾愛這個大女兒,一直視她爲掌上明珠。然而,隨着年事增長,大家庭的複雜,與母親之間的矛盾,使她變得有些敏感、早熟。

她愛她的父親,卻怨他對母親的冷漠無情;她也愛自己的母親,但又恨她只知一味在抱怨嗟嘆中抹淚數落。這種痛苦的壓抑,給林徽因烙下了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以致後來影響到她對婚姻、人生的看法和選擇。

世事盡有定數?世事盡是偶然?16歲時,她隨父親,開始了爲時一年半的歐洲遊歷。也正是這次遠行,她的人生之路徹底改變。

此時的林徽因,恍若海綿遇水般,不斷地汲取新奇的信息,吸收着外界的知識。她還跟着父親,出入社交圈,並結識了一大批當時的中外精英和將來的精英人物。

也就在這年,她邂逅了周遊求學的徐志摩,她老爸的忘年交,她心頭那顆永遠的硃砂痣。

林徽因在第一次見到徐志摩時寫到:"人生中有許多事情讓人不可思議。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遭遇許多人,有的人幾十年朝夕相對,卻形同陌路、相知甚少;有的人不經意間相遇相識,卻猶如前世今生,萌生出終生不渝的情誼。"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對於有緣的人,即便相隔千里,終會相聚一起,對於無緣的人,縱然近在咫尺,也恍若陌路。

她是青春美少女,他是多情公子哥,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那年他24,那年她16。那年他意氣風發,多情浪漫。那年她青春年少,情竇初開。才子佳人,一見傾心。

只是,君生她未生,君娶她來遲。認識他時,他已爲人夫,爲人父。

面對這份遲來的愛,面對這段危險的塵緣。她一邊陷入相見恨晚不可自拔的感情漩渦,一邊在腦海裏做着理智與情感的激烈鬥爭。

她想起了父親對母親的絕情冷漠,她想到了母親的悲觀絕望。她還想起了自己身處其中的痛苦恐懼、寂寞彷徨。彷彿在某一瞬間,一切有了答案。既然停留是剎那,註定是段遺憾憂傷,不如轉身即天涯,相忘於江湖吧。

有時幸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在註定的因緣際會里,除了默默的揮手告別,目送一點一點的漸行漸遠,真的別無他法。人世太多不如意,由不得你我放縱快樂。

正如她所言,"流年似水,太過匆匆,一些故事來不及真正開始,就被寫成了昨天;一些人還沒有好好相愛,就成了過客。"

不越界、知進退;發乎情、止於禮。當時過境遷,回顧這段戀情。

他對她,其實也並非真正的愛。他愛的只是想象中的她,詩人的浪漫臆想出來的完美無缺的她。而她對她,是欣賞,是憧憬,更是崇拜。她愛他那孩子般的純淨天真,愛他對藝術和理想的狂熱激情。

她說:"女人越理性,活得越高級。你可以保持九十九的熱度, 但要想活得美, 請把最後一度感性換成理性。"

人生路上,首須看遠。知道取捨,拒絕誘惑。有洞世之慧眼,有識人之秀心。看一本書,要觀其思想的深度,而看一個人,要看他內心的溫度。

《簡愛》裏說,"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爲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在長輩們的促成安排下,林徽因和梁思成相識相愛了。一起赴美深造,一起憧憬未來。他不僅愛她寵她,連她選的專業,他也陪着她守護她。

他們的婚姻,天造地設,神仙伴侶。見過樑氏夫婦的人,莫不承認他們是恩愛的一對。

婚前,梁思成被軍閥金永炎的汽車撞傷,並因此留下了終身殘疾,而林徽因每天都來安撫照顧 ,爲他拭汗、打扇、讀書。而這點讓梁思成的母親都覺得極爲不妥,認爲思成傷臥在牀,衣冠不整。一個官宦人家的大家閨秀尚未下聘,理應低眉斂目小心迴避纔是。

而梁啓超卻因此更加欣賞林徽因,甚至老爺子還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寫信給大女兒,說老夫的眼力不錯,這纔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這個細節也向我們透露了梁家的開明思想。其實婚姻,不僅需要寵愛和陪伴,更需彼此的懂得和包容。愛一個人,不要總想去改變對方,而是要去接納對方。

梁思成曾問一次林徽因,爲什麼是我?她說,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是的,要走的留不住,要來的擋不了,是你的永遠就是你的。

終其一生,林徽因,梁思成,金嶽霖成了最好的朋友,隔院毗居,同飲同食,同悲同喜。當梁思成遇到學術上的問題,常請教金嶽霖,跟林徽因吵架紛爭時,也讓金嶽霖來調停仲裁。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有一種愛,無關風月,有一種情,君心似水。志趣相投爲友,志同道合爲音。金嶽霖是林徽因的知己,又何嘗不是梁思成的知音。

在愛情裏,沒有值不值得,只有願不願意。飛蛾撲火的剎那,心甘情願,在所不惜,誰說它不是幸福的呢?

借用胡適一句話: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媒體操作中的林徽因,大約是風流交際之姿,所謂的知識理性、心懷天下,不過是那鮮花上的一點點露水而已……

其實,林徽因的頭銜並不只是詩人才女、梁思成的賢內助、上流沙龍社會的女主人、她最大的標籤還是著名建築師。

可謂身兼數職。她不僅是梁思成的祕書,更是建築史從業人員、傳統文化保護工作者,還是以文藝方式對學社成果進行科普的傳道者,梁家體系中的外交官。

她這一生,雖然短暫,未能獨立創造出重要學術貢獻,但在諸多重要學術和社會事務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是跟隨梁思成深入基層考察古建築,爲革命戰爭中的文物保護事項乃至新中國的城市化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她的代表作品叫做人民英雄紀念碑。代表詩歌《你是人間四月天》,代表名言是,門外就是揚子江。

這是書香文人的風骨,巾幗英雄的霸氣,柔弱女子的抗爭吶喊。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人生也沒有白經歷的情,每一場都是修行。

"記憶的梗上,誰沒有,兩三朵娉婷,披着情緒的花,無名的展開。"

一路經歷,一路領悟。心態,決定一切,一切又都是最好的安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