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國足協在召集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代表召開視頻研討會後,於官網上發佈了《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召開研討會,合理降薪成爲共識》一文。文章表示:“經過充分討論,中超、中甲及中乙三級職業足球俱樂部代表表示,尊重國際足聯關於疫情影響下處理球員合同及轉會的相關指導意見,原則上一致同意俱樂部和球員在充分協商的情況下實行全隊統一標準的合理減薪。” 然而三週過去了,一方面是中國足協尚未公佈具體的減薪方案指導意見;另一方面,三級職業俱樂部中,只有中甲的新疆天山雪豹俱樂部正式宣佈完成和教練組以及球員的協商,並開始實施自己制定的減薪方案。 作爲中國職業聯賽開銷最大的16支中超球隊,在減薪這個問題上則是一片沉寂,幾乎都沒有傳出過相關的消息。中超各隊到底還會不會降薪了?由於各方倡導的降薪不可能強制執行,如果俱樂部、教練和球員的主觀意願都不強烈的話,那麼可能最終直到新賽季中超開始,所謂的“降薪”基本只會停留在“共識”階段。


中超和歐洲聯賽本就不一樣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大家關心的都是新賽季要被推遲到何時纔開始,原本並沒有媒體和俱樂部提及過降薪。直到疫情3月在歐洲開始蔓延,各國聯賽全面停擺之後,歐洲衆多俱樂部因爲比賽暫停帶來的收入銳減,希望用降薪來平衡財政,避免俱樂部破產。之後,這個話題才被中國足球人士所提及和討論。 疫情帶來的停賽,對於歐洲的小俱樂部,還有低級別聯賽的俱樂部來說是致命的。缺乏商業贊助的他們,比賽門票收入和比賽日周邊產品收入是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沒有了這些收入,作爲薪水最高的球員,他們是否願意降薪,事關俱樂部生死存亡。 不少歐洲豪門俱樂部也在和球員談降薪,除了豐厚的門票和周邊產品收入之外,電視轉播分成更是佔俱樂部收入很大的比重,一旦本賽季就此腰斬的話,損失就更大了。而且頂級球星的年薪也一直是豪門俱樂部支出裏的最大一筆,所以他們同樣有降薪需求。 中超的實際情況,其實和歐洲俱樂部有很大的不同。從最基本的門票收入來看,不少俱樂部都已經賣出了全年套票,因爲新賽季很可能會正常進行,所以還沒有聽說已經開始退款的。俱樂部在票房收入上,現在還沒有任何損失。至於比賽日和周邊產品的收入,對於商業開放還在初級階段的中超各俱樂部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歐洲聯賽跨年度進行,疫情帶來了賽季無法正常完成的不確定性。中超去年的賽事全部結束,新賽季尚未開始,不管是電視轉播收入或者是中超公司分紅,上個賽季的這些錢俱樂部都不會少拿。 所以,不考慮中超俱樂部的母公司經營狀況的話,疫情對於俱樂部本身的收入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中甲新疆天山雪豹俱樂部之所以成爲第一支降薪的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這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投資人君泰集團本賽季多個項目停滯有着很大關係。 降薪只能協商,不想當“惡人” 在球員和俱樂部都有正式勞動合同和工資約定的情況下,僅僅因爲疫情原因就強制降薪,並沒有足夠的法律依據。這也就是爲什麼中國足協只能提供的是指導意見,說到底還是需要俱樂部自己去和球員協商。 “協商”這個問題,就看中超俱樂部希望球員降薪的主觀意願是否強烈了。各傢俱樂部的母公司有沒有因爲疫情帶來的財政困難,會不會減小對俱樂部的投入,這是關鍵。 而在中超,近幾年降級的絕大部分都是經濟情況不佳的俱樂部。目前的這16家中超俱樂部,除了准入資格懸而未決的天津天海,其他還都算正常。 在2020年的開支上,球員的薪水都是已經做進預算的。再加上,俱樂部今年的收入因爲中超基本不會取消,影響未必很大,也就完全沒有必要因爲兩三個月的降薪而折騰一番。 中國足協給出的減薪週期是“從2020年3月1日至2020賽季聯賽開賽日”,但在沒有具體降薪方案的情況下,很多俱樂部已經正常下發了球員3月和4月的工資,都已經拿到手了,還怎麼減呢? 更何況在中超新賽季有望6月底7月初開賽,球員都在認真準備新賽季的關鍵階段,這個時候談降薪,阻力之大可以想象。俱樂部也肯定都不願意做這樣一個“惡人”,得罪核心球員,從而影響到球隊新賽季的成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比起歐洲俱樂部的球員疫情期間都在家隔離,中超各隊卻一直在備戰新賽季。 大部分俱樂部從前兩個月開始就處在冬訓中,3月份開始復工,響應中國足協的“春季大練兵”。一直處在上班打卡的情況下,卻要給球員降薪,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過去的,球員有牴觸情緒也可以理解。 既然無法強制執行,中超俱樂部對於降薪現階段依舊非常小心謹慎。據悉不少豪門俱樂部甚至都還沒有正式和球員們開始協商,大家都持觀望態度。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俞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