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安市委關於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決定》解讀之一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日前,中國共產黨西安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西安市委關於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奮力開啓新時代大西安綠色發展新徵程。

從五個關鍵詞看加快創建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重要意義

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動綠色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麗西安新篇章,西安市就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作出了《決定》。

《決定》中的五大關鍵詞,揭示了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重大意義。

城市運動公園周邊綠意盎然 (資料圖片) 記者 王健 攝

關鍵詞1:迫切需要

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迫切需要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最根本的是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推動西安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關鍵詞2:重大舉措

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生態環境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生態環境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最關鍵的是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秦嶺保衛戰,爲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生態支撐。

關鍵詞3:重要抓手

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是全面解決西安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重要抓手。

建設生態文明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始終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爲民生優先領域,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爲突破,全面改善和提升西安生態環境質量。

關鍵詞4:必然要求

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最核心的是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和滿足人民羣衆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增強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關鍵詞5:戰略選擇

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根本指針。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最主要的是要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籌高端產業和高速增長,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爲西安追趕超越發展注入持續不斷的綠色動力。

紅花綠樹映襯下的西安城牆 (資料圖片) 記者 王健 攝

建設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從三個方面看《決定》的總體思路和總體目標

《決定》明確了西安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總體思路和總體目標。堅決打贏秦嶺保衛戰,持續推進鐵腕治霾、柔性治水、依法治山、合力治髒、立體增綠行動,着力加快“大公園、大花園、大綠道”建設,確保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繪就綠滿古城、花重長安、山水相映的大西安生態新畫卷。

被綠色圍繞的絲綢之路羣雕 (資料圖片) 記者 謝偉 攝

1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到“兩個堅決維護”,以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爲根本,以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決打贏“青山、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奮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2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不動搖。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生產體系、生活模式、生態環境綠色化轉型,讓綠色成爲城市最厚重的底色。

——堅持依法治理重保護。牢固樹立以法治化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觀念,不斷完善有關法規和制度建設,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爲,爲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提供法治保障。

——堅持以人爲本惠民生。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作爲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優先領域,作爲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具體實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人民羣衆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堅持系統治理抓提升。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系統觀,圍繞解決生態保護與治理的重點難點問題,堅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不斷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擋升級。

——堅持政府主導共參與。發揮政府提供良好政策環境和公共服務的職能作用,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等手段,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形成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格局。

美麗的秦嶺風光 (資料圖片) 記者 竇翊明 攝

3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初步建成“綠色之城、花園之城、生態之城”。

到2035年,全市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西安目標基本實現。

到2050年,全市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實現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到2020年,實現以下具體目標:

——環境空氣質量。全市空氣質量穩步改善,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51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到8.540萬噸、1.007萬噸、6.921萬噸、5.912萬噸,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2%以上。

——水環境質量。全面消除西安境內劣Ⅴ類水體和黑臭水體,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城市生態水面達到4.45萬畝。“長安八水”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Ⅳ類,城市生態景觀湖池水質達到Ⅳ類以上,重點湖庫水質達到Ⅲ類。

——土壤環境質量。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管控,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別達到95%以上。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於333.15萬畝,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2.2105萬畝以內,單位GDP建設用地下降率不低於1.5%,單位GDP建設用地規模不高於366畝/億元。

——固廢污染防治。基本實現區縣、開發區一般固體廢物產生量與利用處置能力相匹配,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達標率達到100%,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全市單位GDP綜合能耗較2015年下降16%,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750萬噸標準煤以內,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0%。

——綠色生產生活。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9%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3500萬立方米以上,新增造林合格面積達到9萬畝,修復溼地2.77萬畝,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鎮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分別達到60%和50%以上,全市美麗宜居村莊達到320個。

(首席記者 張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